|
2017年的新增博士学位点在公示中,各大学校的博士招生报名即将开始。对于研三的同学和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历史遗留原因),如何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难免会有纠结。此前的科学网博文也有多次辩论,对于是否提高博士毕业标准要求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
1)首先说下学位点建设 问题。因为历史原因,博士学位点基本集中于原来的985,211学校,一些地方学校在政策倾斜下能把握机遇,集中全校资源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学位点,但教育部给的博士生指标非常少,导致博士生导师资格也成了紧缺资源。部分研究人员发愤图强,苦练科研技能和本领,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博导资格。但因为博士生指标少而博导人数多,难以保证有足够的博士生资源,所以一些博导不得不把硕士生按照博士生来要求,导致一些学生骂导师是黑心周扒皮"博学"他们。
一些地方学校能把握机遇,在人才建设和储备上下功夫,着力引进了一些科研骨干和青年教师,使得一些学科的实力快速增长。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地区教育的不平衡,于是乎启动了新一轮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和审核工作。纵观新的学位点申报标准,有的学科入门门槛非常低,有的学科的入门门槛非常高。于是有专家调侃道,门槛高的就是不要其他学校跟着玩了,要把博士学位点建设搞成富人俱乐部,非重点学校搞什么博士点申报呢? 也有专家开玩笑到,把门槛降低,让参赛队伍多一些,这样胜出了才有成就感。没想到一个学位点申报竟然能引发这么多的笑点,真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2)非重点院校博士点的生源构成特色是啥?
显然,非重点院校的科研经费,平台以及导师的学术声望整体上需要提升。所以其生源构成主要以在职博士生为主,多数以本校教工再读博士学位为主,应届生的比例也比较低。究其原因,博士毕业后还得求职,这个毕业院校的排名,学科排名,导师的学术声望、学校科研平台、奖学金和助学金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排名不好,导师指导能力欠佳,博士生在读博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层次就是个问题了,那么能否按时毕业并获得比较满意的职位就难说了。现在各个地区的学校教职位置基本饱和,引进人才基本以铁帽子为主,普通博士生去求职在人事部门那一关都难通过。
于是乎,有人调侃到:非重点学校的博士点犹如大学学报,重点大学的博士学位点犹如SCI期刊。国际名校犹如Nature,Science. 如果能和名校扯上关系,就业就有硬货,前途杠杠的。
3)重点学校的南郭先生博导。
去参加一次内部会议,有重点大学的一位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博导称呼。我答复说:对于重点院校,只要你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副教授就可以当博导。但对于普通的二本学校,即使有足够经费和足够的科研成果如硬通货论文,也不一定能当上博导,因为还有很多因素要限制。这不,看看参加会议的时候,不少人的名片上一定要印上“博导”两个字以示头衔。有句话说强将之下无弱兵,可不见有人读博士5年甚至更多却难以达到毕业标准,或者发了足够SCI论文却盲审难以通过,更有不少博士生的毕业成果寥寥。这不得不吓住了一些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原来读博这么难啊。
单纯的硕士生们以为只要考取了重点大学的博士生,随便抓跟一个人当导师都是武林高手和江湖大侠,会以为在博士阶段真正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和培养潜力,今后会在导师罩着独当一面纵横江湖。果真如此的话,也就不会发生撤稿和学术不端,也不会发生所谓的导师霸占博士生科研成果的事情了。
4)副导师之联合培养VS.投名状。
犹如年轻教师抱怨的,自己积极参加讲课竞赛获得教学优秀奖,还能整来高IF的文章和获得国家基金项目的资助,职称就是难以上去,博导资格就更难了。为啥呢?没有板凳了。你有指导能力,俺有研究生和博士生指标,相互联合培养合作呗。据说这样做可以双赢,前途大大的好。于是乎就出现了当前博士生嘴里说到的大老板,二老板。大老板给了录取资格,二老板甚至三老板完成实际指导任务。科研成果一律实行共管统筹协调,促进课题组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抱怨黑心老板水平低和无良盘剥,一方面想积极参与期待早日媳妇熬成婆。没有研究生就亲自干呗,为什么非要当个导师呢,目前国家基金资助政策更加人性化,找外面可以合作的人聘用呗。有志气才有前途。
实际上,学术江湖深如海,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其实才是最关键的。趋光效应下名声大的导师队伍也大,但并非每个毕业生都能出类拔萃。名校情结下,不少学生选择只要能被录取,其他的一概忽略。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虽然学校的牌子很重要,但真正求职的时候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还是会看重应聘者的学术积累和科研战绩。毕竟入职后每年都有科研考核任务指标的,无论你毕业于哪个学校,挣不来科研经费,发不了高水平的paper, 讲不了课都是没用的。
学术之路,任重道远,这是一场马拉松,能否达到终点取决于你自己的耐力和毅力。
对于博士学位点来说,合格性评估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积极吸纳有实力的年轻教师充实学位点,多出成果,让年轻教师看到希望,喝汤是不够的,得给年轻教师成长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大浪淘沙,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前进的车轮势不可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