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中国会违反国际法吗?

已有 3569 次阅读 2016-7-15 13:18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南沙, 国际法, 国际仲裁

[5]nm2  2016-7-15 07:08

"九段线”的含义是这个范围内的岛礁全部属于中国的领土,但实质上类似专属经济区的界限
---------------------
然而中国是属于中国的,不属于楼主老师的。中国从未声明过这样的观点;事实上,中国从未有过关于九段线法律性质的任何观点。然而不管什么观点,关于九段线的所有声称,在常设仲裁法院南海最终仲裁中国无历史权利、南海无岛面前,均归湮灭。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不管怎么说都不可能不遵守国际法,否则与汉奸无异。

博主回复(2016-7-15 09:5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90747.html 《太平非岛,日本是礁?》
博主回复(2016-7-15 09:57):[2]赵建民  2016-7-15 09:56 所以,仲裁结果根本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中国不参加、不接受国际仲裁也不存在违反国际法的问题。

 

以草民愚见,中国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的主要原因如下:

1. 表明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退缩的坚定立场

2. 主张南海是南海问题当事各方的南海,南海问题应该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反对域外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干涉

3. 不承认国际仲裁的公正性,认定国际仲裁庭会拉偏架,参加了也不可能胜诉,还不如不参加,闷头填海,..........

 如果中国参加,等结果不利再去反悔,就彻底失去信誉了。中国以菲律宾拒绝谈判为由,干脆大规模填海,现在美济、渚碧、永暑三个大型机场都已建成。南中国海已定。

 

参见:《南海之争是中日战争的延续》《日本法官伪装的公正与实质的低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

 

[10]nm2  2016-7-15 13:16

 

博主具体听谁说的仲裁结果没有法律约束力?该不是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的吧?用英文找找看,中台之外,有没有任何国家声称仲裁庭非法,仲裁结果没有法律约束力?国际社会依法实行依法治国际,国际法是国际的,不是极个别国家的。任何国家不服,可以依法再次提起仲裁,或者上国际法院或上国际海洋法法庭啊。

 

博主回复(2016-7-15 13:25)

 中国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的主要原因如下:

1. 表明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退缩的坚定立场

2. 主张南海是南海问题当事各方的南海,南海问题应该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反对域外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干涉

3. 不承认国际仲裁的公正性,认定国际仲裁庭会拉偏架,参加了也不可能胜诉,还不如不参加,闷头填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

博主回复(2016-7-15 13:23)国际海洋法庭的庭长是日本人。日本人会用对太平岛的判例去否定日本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吗。哪怕日本人再不怕自相矛盾也不会这样做。

博主回复(2016-7-15 13:21)菲律宾可以去联合国大会或者安理会控告中国,要求美国把中国在南沙填的岛给强拆了。但是如果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对中国的非军事目标开火,大概要人神共愤。

 

7.12仲裁结果出来以后,有一部分国人上窜下跳,甚至兴奋的不可理喻。这里面有部分人是爱美国、爱日本超过了爱自己的国家,但是问题是美国、日本爱你们吗?而且你们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墨西哥人或者菲律宾人(由于日本严重少子老龄化,未来几十不被中国人占领,也会被菲律宾等东南亚人)占领。左翼和右翼的持不同政见者,都在宣扬“中国外交失败论”,制造社会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也是非常幼稚的,但问题是中国失去了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90833.html

上一篇:南海“九段线”(断续线)不符合国际法吗?
下一篇:不参与、不承认南海仲裁,就是维护《海洋法公约》尊严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2 蒋大和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