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从高铁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已有 8573 次阅读 2013-10-1 08:49 |个人分类:经济时评|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创新, 高铁, 引进

刘志军、张曙光案件又使得高铁成为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对中国铁道一直不满意,似乎只有将铁路扒了,像美国一样依靠航空和公路交通才是正道,其他都是歪门邪道、旁门左道。但是无论如何,高铁和大型水电设备一样都是我国依靠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技术引进的典范。是非成败转头空,刘张功罪任评说。但是,不到十年时间,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已经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是无言的丰碑。

同时,与航空、航天部门国家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不同,高铁没有花国家多少钱,是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没有原始创新,还是因为生产和社会不需要。恩格斯也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由于长期落后,中国的发展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仍然会以追赶型的“后发”战略为主,只要追赶没有结束,在需求与设计方面就不大会有原创性的重大突破,而是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低成本的将最新产品在民众中普及,提高最广大人民包括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山寨”的魅力。

自古以来,就有楚才晋用。似乎只有阿道夫.希特勒那样的狂人才固执的认为,只有本民族的人和事物才是最的优秀,当然在他的时代德意志的确是世界科学与技术的中心。

生产技术是中性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通用的、普世的。我们没有必要犯列宁批判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原始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善于利用外部人才和技术,实际上一直是落后国家崛起“后发制人”的关键因素。

其实不论美国、苏联、还是中国的“两弹一星”也都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结果。美国搞曼哈顿工程用了不少欧洲人和欧洲技术,美国的喷气发动机技术和火箭技术其实都来自德国。韦纳..布劳恩(1912-1977)实际上既是纳粹德国,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之父;而苏联只在德国东部占领区搜罗了一些徒孙级的科学家。不论是冯.布劳恩,还是冯.卡门,都是一代流体力学宗师——德国人普朗特的学生,或者说钱学森也相当于普朗特的徒孙,和苏军从德国东部收罗的那些人才大约是同一辈分。中国得到过普朗特真传的大约只有普朗特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东方女弟子,中国航空工业教母级的人物——北航陆世嘉教授,她可以算是钱的师姑,请辞中科院学部委员足见其高风亮节,当然这些少了一段夫妻院士的绝代风流(她是中科院学部委员、清华前副校长张维的妻子)。

买船和造船之争实际上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中华之星”和“和谐号”也并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们虽然有了中华之星,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引进速度更快的动车组技术一样。因为不论是搞“中华之星”还是“动车组”,干活的还都是南车与北车两个机车车辆集团,动车组的利润甚至还要更大,没有人傻到会抱着“中华之星”不放,而不用动车组。同时研制“中华之星”也是为“和谐号”做技术积累和储备,不是经过几次大提速,也不可能在每小时几十公里运行速度的基础上一下子跨越到250/350水平的高铁,要不怎么不见曾经的亚洲第一铁路大国——印度的高铁呢?你爱也罢、恨也罢,中国的铁道部无论如何都比几十年一贯制抱着英国殖民者留下的摊子不放的印度铁路好。而且“中华之星”的技术也促进普通铁路的提速。现在高速电力机车拖动的特快旅客列车也都已经实现了每小时160km以上的最高时速,在其他国家这也是准高铁的水平。

中国的家电企业30年前也是买西方,特别是日本和欧洲的技术和生产线。但是今天美国的家电厂商基本消亡,欧系厂商如西门子、飞利浦等在苟延残喘,日系的如东芝、日立、松下、夏普也从模拟电路时代的王者跌下神坛,试看今日只消费电器市场是中国制造与韩国制造的天下。

因为,技术只是市场竞争致胜的一个方面。优势地位的确立,是技术、市场、资本、成本四轮驱动的结果。只有资本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辅之以成本综合控制能力的优势,技术之剑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否则协和式飞机也不会惨淡收场。

中国制造成功有两点无法抗拒的市场优势——无有伦比广阔又足够细化的市场空间,只要立足中国市场,就足以争霸天下,这是其他中小经济体所无法具有的优势,同时足够细化的市场,从低端到高端各种产品与服务都有存在空间,也便于企业从门槛较低的低端市场进入,逐步完成积累,最终进入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场(如华为成长的道路);以及总成本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和欧美工人生产率不相上下但只有对方10%几的人力成本,虽然某些亚非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基础设施和市场整合能力(包括资本、技术)的落后制约了劳动力优势的发挥,综合生产成本反倒高于中国,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即使中国的工资水平增加一倍,对西方国家仍然会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况且中国制造的技术储备并非羸弱,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亚洲“四小龙”,更绝非其他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可比。今日中国资本储备也比较雄厚,如果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三星未必不会变成一家在中国上市的股份公司。

大客户在市场商战面前是拥有特权的。三峡电站以前,国产电站水轮机最大功率是30kW,当时只有苏联和少数欧美厂商生产过70kW级的产品,因此,中国政府对三峡电站机组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采购。三峡水轮机组是90年代国际市场上少有的大单,由于西方水电建设的高潮已经谢幕,西门子、阿尔斯通、GEABB等国际巨头在水电设备市场都严重吃不饱,被迫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要求,采取“饮鸩止渴”式的方式,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与哈电、东电的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或许是他们太低估了中国制造的根基和学习能力,以下细节部分可以省略)。

1996624,三峡左岸厂房14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进行国际招标外商和中方联合设计,合作制造,以外商为责任方,前12台以外商为主,中方参与制造;后2台机组以中方为主。中标企业必须向中方全面转让核心技术,为配合技术转让,三峡总公司将支付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至1218截标日,符合竞标条件的企业组成六家联合体参与投标。分别是:1GANP联合体(法国GEC、阿尔斯通、Neyrpic和巴西圣保罗金属公司组成);2VGS联合体(德国Voith、加拿大GE、德国西门子组成);3、瑞士ABB和挪威克瓦纳(Kvaerner)能源公司联合体;4、三峡日本水轮机联合体(由伊藤忠、日立、东芝、三菱重工、三井物产、三菱商社组成);5IMPSA(银萨)(代理乌克兰TURBOATOM科技工业公司和美国伍德沃德公司);6、俄德联合体(由俄罗斯动力机械出口公司、列宁金属加工厂和德国苏尔寿组成)。

199788,三峡建委第25次会议决定法国阿尔斯通中标8台(4-6号和10-14号机组)水轮机、瑞士ABB中标8台发电机,合计4.2亿美元,采用挪威克瓦纳(Kvaerner)能源公司开发的水力模型,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制造。另外6台(1-3号和7-9号机组)由VGS联合体中标,总额3.2亿美元,采用该联合体开发的水力模型,与东方电机厂合作制造。三峡总公司聘请BV/EDF监造。14台机组总金额7.4亿美元,约合60亿元人民币,单台造价约4.3亿元人民币。中方分包份额为总价的31%,约2.3亿美元。19999月,三峡工程左岸电站高压电气设备采购合同招标,合同总额达2.056亿美元,德国西门子中标15550kV主变压器,瑞士ABB中标39台间隔GIS高压开关及相关附属设备,并向保定天威、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高压开关厂、西安高压开关厂等分包企业转让技术。20005月,与左岸机组配套的控制设备国际招标,同样转让技术并分包制造。14套励磁系统由德国西门子中标,与东电合作;14套调速系统由法国阿尔斯通中标,与哈电合作。梯级调度计算机监控系统由瑞士ABB提供,北京水电科学研究院分包,三峡总公司和南瑞公司参与联合开发。

左岸电站14台水轮机设计制造合同分别授予了两个制造集团,因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水力和结构设计。为了有利于机组安装维护,在投标前曾商讨几家中标企业采用一套图纸的可能性,但最终未能实现;另一方面,两套设计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可使国内分包厂商通过技术转让,更全面地学习和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对国内发电设备技术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7年后,20043月,三峡工程右岸电站1270万千瓦机组采购再次开标,7年跨越了30年,在特大型水电设备领域中国制造已经可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哈电、东电和阿尔斯通各获得4台机组的制造合同,国产机组平均每台价格约3.75亿元,比外商价格低4450万元,2:1,特大型水电设备国产化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功。

20079月,三峡右岸地下电站670万机组签订采购合同,哈电、东电和天津阿尔斯通又获得各承建2台的合同。

20088月,三峡总公司对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26台水轮发电机组进行招标采购合同,总金额达110多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一宗水电机组采购活动,包括溪洛渡电站18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机组,和向家坝电站8台单机容量80万千瓦机组。它们将取代三峡70万千瓦机组,成为世界最大水轮发电设备;最终哈尔滨电机厂中标10台,包括溪洛渡电站左岸677万千瓦机组和向家坝电站左岸480万千瓦机组,合同金额达44.27亿元。东方电气中标溪洛渡电站右岸977万千瓦机组。天津阿尔斯通中标向家坝电站右岸480万千瓦机组。上海福伊特西门子中标溪洛渡左岸电站377万千瓦机组。197,十年时间,在特大型水电设备领域哈电、东电已经从给外商打下手的马仔实现了完美“逆袭”。

通过三峡工程,在国际化竞争中,我国企业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完成了从分包商到主承包商的地位转换,在一些原先落后的关键技术领域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站上了世界水电设备制造业的制高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十年时间走完了国际巨头过去100年的道路,毕竟早在1980年代,我们已经自主掌握了30kW级水电设备的全部技术,这是我们实现赶超的基础。即使没有国际合作,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多的投入、经历足够的失败,相信哈电和东电也会完全自主的研制出70+kW级的水电设备。

当然,在西南水电开发的高潮中,还将会出现一些世界级的工程技术难题,如超高水头大流量水轮机机组等,这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因为已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了

由于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很多欧洲机床厂活得都不好,中国的机床企业就买了许多欧洲工厂,特别是德国工厂,因为拥抱了中国市场,这些德国企业现在活得也很好。

基于对中国资本和中国市场的需要,欧洲老牌独立汽车生产商——沃尔沃,还是选择把自己卖给了一家中国民营公司。

中国高铁的技术引进与三峡机组采购实际上大体类似。正是由于绝大多数高铁设备采购都来自中国,全球高铁市场整体低迷,铁道部利用了大买主的市场垄断地位,使日、德、加三家供应商相互竞争,从而货比三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技术引进,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即使某些高铁部件现在还不能国产化,我们完全可以把外国的生产企业买下来。就像虽然,国足不行,但是恒大俱乐部还是要踢到亚洲第一,并隐然有豪门之气。中国必须要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本和市场优势

不论是日立、西门子,庞巴迪,也不是小到每一颗螺丝钉都自己生产,都有庞大的海外采购,即使波音一半的零部件也是海外采购,这是国际化水平分工的必然结果。而且如果没有高速动车组,很多东西在国内也没有必要生产,铁道部不要,卖给谁?现在,马钢也把火车轮子给鼓捣出来了。

中国国企业商战的经典案例就是中集进军折叠箱市场,折叠箱的核心技术就是使集装箱折叠起来的铰链,这一技术被一家英国企业垄断,为此,中集专门集中人力搞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再和那家英国企业谈判,要不你把技术卖给我,要不我就用自己的技术,虽然铰链我做的没你好,但是在整箱成本控制方面没有谁能做的比我好,所以我的技术迟早会成为主流标准,你们会被边缘化。谈判结果是那家英国公司把自己卖给了中集,成为了中集的子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家一起有钱赚。

海尔集团在研制双动力洗衣机时候,一个核心技术问题是通过一个电机输出两个力偶,以驱动桶和波轮同时旋转,由于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限制,当时国内电机企业的产品达不到要求,实际上当时世界上也只有韩国一家企业生产过类似的产品,通过收购那家韩国企业,海尔掌握了这项关键技术,同时也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29286.html

上一篇:东庄水利枢纽,静悄悄的开工
下一篇:南水北调水价几何——我为什么不能赞同贾老师的结论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9 刘洋 赵斌 曹聪 文克玲 马德义 戴德昌 ljxm wgq3867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