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新常态”下高新区如何提升竞争力

已有 2075 次阅读 2015-8-25 09:0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徐楠

当前,在优惠政策趋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中国高新区与经开区的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相适应的发展方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格局将发生深刻持久变化,这将对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发展产生全面深刻影响。在此情况下,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园区投资环境,是高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创新转型投资环境,才能让高新区永葆青春,继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活力。

经济总量上,高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极。2013年,114家国家高新区园区GDP达6.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11.1%;35家高新区的园区GDP占所在城市GDP比重超过20%。产业结构上,高新区主导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3年,114家国家高新区中,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已超过高技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式上,高新区发展日趋集约化绿色化。2013年,国家高新区人均营业总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额分别比2012年同期增长5.2%、2.6%、6.4%、1.5%;2013年,114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的万元增加值平均综合能源消费量较2012年下降2.9%。

新常态下中国高新区投资环境呈现新动向

第一,产业链环境从追求规模向追求结构优化转变。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上升。随着高新区产业升级加速,尤其是东部地区的高新区,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占据了高新区主要地位。例如:西安高新区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经济总量的36%,着力打造了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现代商业和文化娱乐为核心的产业带。天津滨海高新区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高新区经济总量的43%,以总部经济、科技服务和科技金融为主要发展方向。

第二,投资环境驱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常态下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需要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2013年3月,科技部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部署;随后,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估体系,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投资环境重心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新常态下靠政府批地、出台优惠措施、重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来吸引投资的方式已日渐不可行。软环境建设水平已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园区的先决条件。软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执行、行政效率、政府服务理念、创新创业环境、文化氛围上。

新常态下中国高新区投资环境提升建议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明确新形势下发展定位。新常态下,高新区应更加深入挖掘自身的定位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高新区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编制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投资促进规划等规划研究,确定新形势下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主线和战略举措,科学引导高新区投资环境健康发展。

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常态下高新区要继续保持战略活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政府应牵头注资成立创新孵化平台,帮助区内企业进行成果产业化培育;支持成立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创新孵化载体;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小贷、担保、风投、创投基金等金融资源与新兴产业企业的对接支持力度。

三是深化管理改革,推进投资软环境持续完善。建立适应新常态的先进服务理念,是建设高新区投资环境比较优势的核心。具体包括:积极试点国家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试点;创新园区考核机制,逐步把科技创新力、企业成长性、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以规范的方式为客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减少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园区研究中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4908-915745.html

上一篇:农业转型发展必须强化科技支撑
下一篇:污染土壤修复持久战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