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权力都哪儿去了?
精选
已有 5653 次阅读
2011-10-25 01:5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研, 美国, 权力, 委员会, 分散
科研 + 教学 + 服务 = Tenure。这一般是美国高校评Tenure的三个基本方面。科研教学很直观明了不用多说。这服务还真是有些值得费点儿功夫聊聊。服务一般指的是有没有在校内外各种委员会中为大家和学校服务。本人目前参加的委员会还真有几个:神马仪器设备委员会委员啦、神马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委员啦、神马研究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啦、神马研讨会委员会委员啦、神马这个Judge那个Judge啦等等。
这些委员会服务其实应该算是权力吧。有权力决定买什么仪器、有权力决定招谁、有权力制定游戏规则、有权力取消某学生的学习资格、有权力决定给哪个学生发奖、有权力决定给哪位客人发个什么奖啥的。说服务的原因是因为没几个人愿意干这些事情!很多人不想有这种权力!为啥?听我慢慢道来:
1. 太花时间。比如如果在招生委员会中,那得需要仔细查看上百份申请并打分,每份申请不花上二三十分钟就对不起申请者,一连三四个月每星期都要开两个小时的会仔细讨论申请者的具体个案。定好谁面试后,还得参加学生的面试。为了照顾不同时区的学生,还得在大家还没上班的时间去面试学生等等。学生的录取进展还得向系里同仁定期汇报,并接收大家的意见和批评(尤其是招不到学生的,呵呵)。基本上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其他委员会大同小异,要想做好,都得花不少时间。
2. 哪里有什么权力可言啊?这才是要点,呵呵。参加这些委员会根本就没啥权力,连委员会主席(其实就是会议召集人或主持人)都一样。虽然在委员会中你有对某些事情提出动议(Motion)的权力、有附议(Second)的权力、和投票表决(Vote)的权力,但是没有谁有临机专断的权力。再用学生的事情举个例子:如果我看中了一个报名的学生,但这名学生还没有引起委员会同仁的注意。我可以要求大家进一步考察该学生以便下次讨论。考察讨论完后,我还可以提出动议对该学生是否可以面试进行表决。得到同仁附议后,付诸表决。最后动议被拒绝是很有可能的。面试后还得再把这程序走一遍。想走后门都困难,呵呵。我们学校另一个学院的院长有个科研不错但成绩一般的学生,推荐让我们医学院录取。我们这个招生委员会的主席也强力推荐录取。可是按条文规定,不合格,不能录取。怎么办?面子还是要给的。经过充分讨论后,委员会决定可以优先考虑录取该学生,如果她的GRE成绩达到多少多少以后。
明白啥意思吧?今年取不成了,呵呵。顶头上司的话跟条规比不过只是耳旁风而已。
还有一件事也挺有意思:本来新来的系主任有招人的专断权,愿意招谁就招谁。可她却不敢如此操作。因为她将来一天要面对院长报告系里的各方面进展,院长要征求所有同事对她的意见并考察她的成绩。离开下属的支持,她这个系主任干不下去。每招一个人之前,她都会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调查候选人、跟候选人见面、并听取对候选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妥协)的结果,她才会去办。基本上就是大家同意的她就招,多数反对的她就不招。这样做换来的就是大家对她的支持和整个系的蒸蒸日上(起码看上去如此)。实权在握的系主任都是给大家服务的,我们这些委员会的小卒子不更是如此吗?
Tenure track在中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0130-500647.html
上一篇:
对美国Tenure Track招聘的粗浅认识下一篇:
Tenure-Track到底应该怎么翻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