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一穴双株;一穴三株;穴播;覆膜穴播;穴播集雨;根系连生

已有 11742 次阅读 2012-7-3 08:29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玉米“一穴双株”, 油茶“一穴双株”, 油菜“一穴双株”, 苹果梨一穴双株, 大豆一穴双株

示范户“一穴双株”创高产——伊通县科技入户纪实

作者:侯宇心;来源:吉林省科技入户办公室;时间:2008-12-9

 

李宝贵被选为科技示范户三年了,三年来,他一直坚持科学种田,不断地尝试和摸索各种农业新技术,每一次科技指导员送来的科技资料他都仔细的阅读,认真的领会,还经常与科技指导员交流请教,他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农民。他经营的25.5亩玉米在当地一直是高产的典型。2006年,他尝试“一穴双株”的密植栽培方式,并逐年改进和完善,2008年玉米产量又创新高。通过对其20.5亩“一穴双株”玉米田进行测产,亩产达到了954公斤。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精细整地,增施农家肥、重施底肥、补微肥。

为了增加地力,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由于密度的加大,增加化肥的施用量,每亩施55%(28—17--12)含量的化肥60公斤,同时补施硼肥和锌肥,硼肥和锌肥与底肥一同施入。

二、精量播种

在品种选择上,指导员建议选择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种子经过筛选再调试好播种器,每穴播两粒,穴距45厘米。为了保证穴距,李保贵采用45厘米长的铁丝绑在播种器前做为标尺。另外他选用了中密度品种平全13做为参照(穴距同郑单958),4月25日、26日两天播种完毕。

三、其他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精播两粒种子的出苗率,种衣剂选用多功能、高防效的吉农4号。7月5日、10日两次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7月20日喷施玉米壮丰灵进行化控。       

10月8日指导员对“一穴双株”地块和对照田进行了测产,“一穴双株”田平均穴距46厘米(单株距23厘米);垄距67厘米;平均穗粒数598粒;亩穗数4400穗;理论测产产量为954公斤/亩,测产品种为郑单958。同时,我们还对同一品种相同地力不同密度的地块进行了测产,株距30厘米,垄距62厘米,平均穗粒612.8,亩穗数3500穗,测产产量为790公斤/亩。

测产结果表明,一穴双株亩产可打900公斤以上,比对照玉米单株种植增产20.8%,较当地平均单产可增加30%以上,是一项很有推广前途的种植方式。

五、一穴双株栽培需要注意事项

1、玉米品种要选择耐密、抗倒伏的品种。

2、增加肥料的施用量,在正常施肥水平的基础上增施15% ,增施有机肥更好。

3、可以尝试5比空、3比空、2比空的种植方式。

4、为防玉米倒伏,要喷施玉米壮丰灵。

 

 

一穴双株亩产吨粮

 

《山西农业》1998年07期;徐子英 

[摘要]:浑源县张庄乡顾册村支书郭有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技术,1993年种植的3亩中单2号玉米,获得了1.118吨/亩的好收成。

 

 

油茶“一穴双株”栽培法 

来源:马头岭乡政府;作者:罗辉;时间:2008-11-09 
  
一、育苗

1、选好苗床,精细整地:按1亩苗床供10亩大田用。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肥法沃,土壤疏松,为砂土或沙壤土,前作不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并除去杂草,起成畦,畦宽1.5左右,畦沟宽30厘米,畦高20至30厘米。施足苗床肥。

2、适时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晒1至2小时,于9月下旬播种育苗,苗龄30至40天移栽。

3、疏播匀播:每亩苗床1公斤种子为宜。为播均匀,可先与数倍为细土拌匀后再播种。播时要公厢定量,播后施盖种肥。

4、苗床管理。播后5至7天内,应早晚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种子萌发出苗。追肥:幼苗长出1至2片真叶时,少量多次薄施肥水。间苗定苗:出苗后通过两次间苗。达到苗距7至8厘米留一株,每亩苗床留12至13万苗,并加病虫防治。

二、移栽

大田移栽前,开好三沟:围沟、腰沟、井字沟或十字沟。同时,把土整碎整平,达到深厚疏松、平整的要求,畦宽1.5米,畦沟宽30厘米,施足基肥,以利菜苗活棵.每亩种植8000至10000株,采用行距44厘米,株距30至33厘米“一穴双株”种植,每畦种四行。

三、田间管理

1、前期早施追肥。移栽油菜在栽后5至7天亩施腐熟粪水20担,或施尿素5至6公斤;栽后25天左右施第二次追肥,亩施腐熟粪20至30担加碳铵7.5公斤,或施尿素7至8公斤。

2、施好冬腊肥:应在12月底亩施农家肥40担左右作保温肥,施后培土,以利油菜过冬。

3、巧施花肥:在花期亩用尿素0.5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浸出液兑水75公斤;或硼砂100克兑水60公斤喷施叶面,增加粒重。

 

一穴双株有效提高油菜密度

  

中国种业商务网发布;2010-09-25 
 
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素。专家认为,在同等密度下,一穴栽两株省工明显,而产量相差不大;在相同用工时间内,采用一穴双株方式能有效提高油菜密度,增加产量。

油菜栽培专家、扬州大学农学院冷锁虎教授通过研究,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随着密度的提高,油菜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据推算,移栽密度为每亩7850株时产量最高,每亩7200-8500株范围内产量与最高产量相差不到1%。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油菜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范围为每亩7200-8500株,亩产量可达270公斤。密度低于每亩6500株或高于9300株产量都比最高产量下降5%以上,如密度低于每亩5000株,产量比最高产量下降20%以上。因此生产上不能过分强调省工而使油菜种植密度过小。在保证密度的前提下,采取一穴双株方式移栽,也是省工的有效方式。

兴化市作栽站王洁等人在2009年秋播时进行了油菜不同穴栽方式种植试验,试验地点在兴化市沙沟镇联溪村夏舍责任区朱德芳责任田,品种选用秦优7号,9月27日播种育苗,11月4-5日移栽。小区面积14.95平方米(宽33米、长4.53米),每小区栽192棵左右,折合每亩移栽8500株左右。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移栽所用时间统计结果表明,一穴双株方式每小区平均用时24分59秒,单株移栽方式每小区平均用时39分57秒,单株移栽方式比一穴双株方式多用工时59.9%。油菜越冬初期、抽薹期苗情素质调查,这两种方式种植的油菜生长无明显差异。油菜成熟期进行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两者产量结构和产量水平差异很小。一穴双株方式折合理论亩产293.29公斤,实际收获亩产为233公斤;单株移栽方式折合理论亩产282.81公斤,实际收获亩产为235公斤。

生产上将油菜移栽密度上升到高产栽培需要的每亩7200株左右,采用一穴双株方式移栽只需15.6小时左右,比生产上大面积低密度单株移载(5000株需17.3小时)还要省工,而增加密度后增产效果很明显。(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作者:谭立云)

 

高产地块不适合一穴双株或一穴多株种植模式

 

哪种玉米种植样式更科学?河北科技报曾报道过:

一、何为玉米种植样式玉米种植样式是指玉米种植时植株在田间布局的形式,主要涉及行距宽窄、株距大小以及植株在田间布局的均匀程度等。总的来讲有三大种形式,即等行距种植、大小行种植和穴播。 

二、确定种植样式的原则 

1.能协调密植与个体充分发育的矛盾,使群体中个体间均衡生长;

2.调节田间小生态小气候,提高光、热、水、肥资源利用率,抑制病虫草害发生;

3.便于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与简化栽培。 

三、穴播穴播也就是过去所讲的“一垵多株、一钵数苗”,目前多见于那些不适宜机械化、甚至不能使用牲畜作业、水土容易流失的坡岗地上,这些地块一般只能人工作业,如广西部分山区,北方坡度大于15度的陡坡小块地,这些地块上通过挖丰产坑穴播,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生产的高产地块一般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穴播的优点在于行株间距大,播种和管理方便,但也有致命缺点。 

1.株距过小,单株营养面积过于畸形,个体间生长争水、争肥、争光问题突出,不利于个体均衡发育。 

2.行株距过大,冠层光截获少,光能利用率低,同时由于漏至地面的光照较多,地面杂草容易茂盛生长。 

3.同穴植株要求棵间发育必须整齐一致,否则“大苗欺小苗”,必然导致空棵与小穗增加。平时生产中,农民留双株时,若两株大小不均,较小的植株很难很好发育就是这个道理。加上目前国内种子遗传纯度(或生长整齐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显然是不适合穴播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在高产地块上,“一穴双株或一穴多株”,产量超过单株种植的几率很小。总的来讲,穴播是一种原始落后的种植样式。 

四、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这两种种植方式是与现代化农机技术及简化栽培相适应的种植样式。两者相比,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种植平展型品种居多,以及种植的多是抗大、小斑病能力较差的品种,普遍认为大小行种植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有些是因种植方式决定了就适合大小行种植,如地膜覆盖栽培。目前,大小行种植形式多见于种植植株高大、平展型品种的春播区和省外一些超高产攻关田。超高产攻关田采用大小行种植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便于中耕培土及灌溉,其小行一般只有30~35厘米宽,人工错位点播两行玉米;大行宽70~80厘米。玉米拔节后,在大行上开沟,一是给两边的植株培土,二是作为逐行灌溉的灌水沟,整片地除了地头有横向水渠外,地里无平时常见的专用水沟。近年来,随着郑单958等紧凑型、耐密、抗病(大、小斑病)品种的普及,一般夏玉米,更多应倾向于等行距种植。等行距种植,植株在田间分布较为均匀,利于高产。 

五、小结。无论是等行距、还是大小行种植,缩行增密已成为玉米栽培界一项普遍共识的高产栽培技术。因为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缩小行距、增大株距,会使植株在田间分布的均匀度增加,利于提高光能、水肥资源利用率,缓解个体竞争,同时还可抑制田间杂草生长。研究资料显示,夏玉米的平均种植行距不宜超过60厘米,高密度种植以50厘米左右的等行距最为适宜,否则株距过小,不利于高产。

(2009-12-16 )


 

高接苹果梨一穴双株栽植法的初步研究

 

《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年;高玉江  郑亚杰  郭永臣 

[摘要]:13年的高接苹果梨栽培试验表明,采用一穴双株法栽植,苹果梨可以迅速扩大枝量,取得早期丰产,而且树势健壮,稳产性提高。和常规栽植法相比,13年产量累计增加了22.8%,每hm2增收47810元;采用双干双层形整形,苹果梨果实品质优于双干纺锤形。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 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 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
[关键词]:苹果梨 早期丰产 一穴双株

 

 

夏大豆一穴双株栽培模式研究


《耕作与栽培》1998年06期;张秀田  郑延海  徐宪斌  贾爱君 

[摘要]:通过1995~1997年对夏大豆一穴双株直播不摘顶(A)及一穴双株直播摘顶模式(B)与大田常规种植模式的比较,得出两种种植模式均比常规种植产量高,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数学模拟、A模式下,穴距15.7cm时,产量最高253.37kg/667m2;B模式下,穴距19.4cm时,产量最高为274.73kg/667m2;并通过相关系数,直接影响力间接影响力的分析,得出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通过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 

 


新技术大幅提高新疆棉花产量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23日电(记者张鸿墀 高峰)新疆和田维吾尔族农民艾则孜在自家一半棉花地里新栽了果树。他说:“虽然我少种了一半棉花,但收成不会只有去年的一半。”

艾则孜的自信源于一项新技术的推广。目前,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新疆,正通过大范围推广应用高密度植棉新技术,提升棉花单产,在5年内使棉花总产提高70%以上,但并不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目前已有180万亩棉田采用新技术植棉。据新疆农业厅规划,到2005年,新疆1/3的棉田平均单产 将因此由每亩100公斤提升到150公斤。

“通过采用高密度为核心的综合植棉新技术,使大面积棉田平均单产达到这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革命性的突破”,新疆农技总站站长李时清说。目前我国棉花平均单产为67公斤。

新疆现有棉田1485万亩。去年棉花产量150多万吨,占中国棉花总产的37%,世界棉花总量的6%。

世界棉花单产的最高记录诞生在新疆南部的策勒。从1998年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这里的11亩示范田中,3年中分别实现亩产236、257和255公斤。这一记录是新疆棉花高产技术应用的典范。

与中国内地实施的“超级水稻计划”重在精心选育、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不同,高密度植棉综合技术是通过种植综合技术的革新,使现有品种最大可能地实现其高产潜力。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鹤年研究员说:提高单产以最大限度增加棉株和棉铃数量为本,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选择不同栽培模式,综合应用选种、密植、塑型、施肥、灌溉等配套技术。

目前每亩种植棉花11000株,尽管这已经被国际植棉界认为“饱和种植”,但现在采用的高密度植棉新技术将此更扩大到每亩15000株左右,甚至最高达到 20000株。

传统种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新技术突破了这个限制,可以“两个萝卜一个坑”。张鹤年说:“‘一穴双株’棉花种植模式几乎使种植密度达到极限,同时,根据棉田通风、透光条件的不同,采取“双株单层”或“双株双层”控制棉花结铃。

“双株双层”是指对一穴两株种植的棉田,在不同生长期分别对其中一株或一行打顶,使同穴两株棉花的果枝分布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两个棉铃层,这使棉花结铃也几乎达到极限。

棉花单产的提高,不仅为新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造空间,而且新疆可以根据国际棉花市场行情灵活调整棉花 种植面积。从今年起,新疆亩产皮棉在80公斤以下的棉田已停止种植棉花,3年之内新疆将压缩300万亩这样的低产棉田,改种其他作物。

资料来源:新华网(2001-05-23 )


 

粮油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


湖南省农业厅


油菜移栽密度。一般每亩栽5000~8000株,土壤肥力较差的应当适当增加密度。为保证密度,可采取“一穴双株”栽培技术。一穴单株移栽垄宽垄宽2.2米栽5行,株距0.19~0.30米。一穴双株移栽亩栽7000~8000株(3500~4000穴),垄宽2.2米栽5行,穴距0.37~0.43米。

 

琼紧急发布农业救灾措施


瓜菜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对于一些分枝不强的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提高定植密度,如椒类一穴双株定植,使每亩密度达6000株,能显著提早集中上市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前期产量。到生长中期视情况拔除一部分过度拥挤的植株,通过加强管理,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发布时间:2011-10-07 )

 

 

朝天椒幼椒日灼病的成因及防治

双株密植——把过去单株栽培方式改为一穴双株,可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香蕉种植栽培


种植方式  水田蕉园多用一畦双行、长方形或正方形排列,也有用双行或三行的三角形排列,水位高时只用一畦一行;台地、坡地园用长方形或多行三角形,梯面较窄的山地园,用单行三角形。国外中南美、菲律宾等国多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认为这种方式可经济利用土地,植株吸收养分均匀。还有的国家采用宽窄行相间植法,认为便于蕉园通风透光和机械化操作。国内外香蕉栽培一般惯用一穴一株植法。但近年来为增加植株株数,充分利用光能,同时便干苗期互相遮荫、管理方便,实行一穴双株丛植,如以色列实行一穴双株或三株,甚至四株丛植,比单株植增产41.4%。

 2009-12-31 信息来源:富农路

 


发展油茶产业  打造林业强区

形成一穴双株。直播造林的,一穴放2-3粒种子(出苗后淘汰1株),如采用一年生苗的,应一穴种两株,理由是可促进油茶根系连生。笔者研究过根系连生的植株可达30%-40%,连生株有很强的发达的根系,可加大根系的吸收面,加速植株的生长。

作者:广西 廖霍邦 ;发布日期:2010-10-25       
                                        

 

小拱棚韭菜穴播高效栽培技术

 

近两年,河北省滦南县方各庄镇屯里、麻各庄等村部分菜农逐步改变以往小拱棚韭菜条播栽培方式,进行小拱棚韭菜穴播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667m2收入28000~32000元,比传统条播栽培多收入35%~50%。小拱棚韭菜穴播栽培具有韭菜生长整齐粗壮、边行优势均匀、易割易捆、品质上乘等突出优点。

来源:《北京农业》2012年第10期;作者:裴祥旺

穴播地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穴播地膜小麦是全国农业总站推广甘肃省小麦栽培模式的新技术。它同传统小麦栽培有三点不同:一是改条播为穴播,二是改露地栽培为全生育期地膜覆盖,三是实行机械穴播。去年我们进行了1500平方米的栽培试验,穴播地膜小麦比露地亩增产100公斤,节水100立方米,增收100元。

《农村科学实验》1999年02期;[作者]:高荣臣(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农技推广中心)

 

大豆播种方式包括条播、穴播和撒播等形式,其中条播和穴播是常用的播种方式。条播时行距可采用40~50厘米,株距可采用10厘米。为确保苗齐、苗壮,可以适当加大播种量,通常每亩3~5公斤大豆种子,可以参照大豆品种的特性进行播种。穴播时穴行距可采用40厘米,穴株距可采用30厘米。每穴保苗3株。

 

 

等距穴播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夏大豆采用等距穴播,考察其生物学及经济性状,与传统的人工条播相比,其叶面积指数、每株荚数、产量都有显著改善。因此,等距穴播不失为提高夏大豆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牟筱玲  吴其伟(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研究


[摘要]:在土质较肥沃、水分较充足的高产栽培条件下,大豆生长发育经常出现徒长郁闭而降低光合速率的问题。因此,合理摆布大豆群体,实行等距穴播栽培,既可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可较明显的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0%以上。
作者:常耀中  胡立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科学》1982年02期  


 

垄上等距穴播栽培法

 
垄上等距穴播栽培法是以垄作为基础的大豆栽培方法。据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试验,从1978~1980年垄上等距穴播,每公顷产量最高达3600kg,比一般垄上双条增产4%~14.6%;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播种机具2BT-1. 2BT-2精量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大豆穴播栽培法的面积也愈来愈大。据佳木斯农校调查,采用2BT-1. 2BT-2(用玉米盘)播种机进行等距穴播比垄上精量点播平均增产5%~10%。

等距穴播栽培法增产原因是:

(1)合理摆布了群体结构 使穴距间增大,造成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以延迟封垄,对后期的植株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延长了中下部叶片的工作时间,减少底叶枯黄,提高了光合效率,从而增加了产量。

(2)出苗齐全 在每穴内种粒集中,拱土能力强,出苗齐而全,前期生长快。根系植株茁壮,后期鼓粒快,成熟较早。

(3)便于管理 穴播由于穴距间增大,铲地时容易消灭苗眼草,省工,便于管理,地净草少。

(4)穴播便于机具改制 穴播容易实现机械化作业,可以利用2BT-1的玉米播种盘进行播大豆,同样实现等距穴播栽培。
 
 

关于下达2011年“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任务的通知

 
甘农技(2010)21号

该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集雨保墒和增温效果极其显著,研究与示范表明,较露地小麦亩增产80公斤以上,最高亩增产250公斤,平均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增产30%以上。

已经将“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确定为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节水、抗旱增收的首要措施,并决定从2011年起在我省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甘肃推广全膜覆土穴播 旱地小麦种植取得重大突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9日 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5月26日在全国旱地小麦会议的清水县永清镇观摩点看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绿意盎然、穗长穗大,而露地小麦因受旱低矮穗小。甘肃省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降水利用率平均达74%,增产率平均达40%,为保障全省口粮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甘肃省春旱和初夏旱频发,旱地小麦平均亩产仅150公斤,重旱年份甚至绝收。加之小麦种植效益较低,全省小麦面积由1985年的2230万亩降到目前的1370万亩。由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甘谷县农技推广站、天水市农技推广中心探索的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最大限度实现雨水集流和叠加利用,降水利用率最高达76.7%。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亩产最高达500公斤,较露地条播小麦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产率40%。改传统小麦一年种植一茬为一次覆膜覆土连续种植3至4茬,延长了地膜使用寿命,实现免耕多茬种植,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亩纯收入是露地小麦的3倍以上。

今年4月18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省农牧厅《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汇报》上批示:“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继全膜双垄沟播之后的又一项旱作农业重大技术创新,抗旱性能好,增产效率高,可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农民花费大量人工放苗等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由2007年的甘谷一个县扩大到目前的近50个县区,不仅在中东部35个旱作小麦县区,而且在河西冷凉灌区和中部沿黄不保灌区、甘南旱作区种植示范都取得了新突破,今年共推广30.09万亩。推广作物由冬小麦延伸到春小麦、青稞、莜麦、大豆、油菜、谷子、胡麻等10多种作物。甘肃省适宜该项技术的旱作面积可达500万亩,这些耕地采取该技术按亩增产100公斤计算,年可增产粮食5亿公斤。(记者 王朝霞)
 
 


旱地玉米覆膜沟穴播集雨增产技术试验结果

旱地玉米覆膜沟穴播技术具有集雨保墒和增温效果,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其技术简便、易于操作、工效高,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花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http://wenku.baidu.com/view/05c70bdbd15abe23482f4d4e.html

 

 

高垄覆膜穴播花生
  

高垄覆膜穴播花生种植技术是宁夏甘城子乡农技人员和当地部分农民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所独创的一项节本、增产、高效技术,适合于在干旱、贫瘠的沙质土壤栽培,是干旱山区农民增加收入、改良贫瘠的土壤、保护生态植被免遭破坏的好办法,而且,采用该技术种植花生节水明显,效益可观,实践证明,是干旱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2000年以前在我市甘城子甘泉村的种植大户马燕梅和高占月进行种植,当年共种植220亩,平均亩产花生450公斤,按市场批发价2.6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1170元,扣除成本每亩200元,亩纯收入970元。由于该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效益好,近几年来该乡农户纷纷效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2全乡种植高垄地膜花生面积达4000余亩,平均亩纯收入840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他们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选地整地施肥

选择沙质土壤最为适宜,要做好打耱保墒精细整地工作。每块地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如田块过大改为小块便于排灌。亩施优质农家肥25小车,碳铵40-50公斤,二铵15-20公斤。

二、起垄及种植规格

1、垄宽80-90厘米,垄高25-30厘米。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垄高可达40-50厘米,垄宽和沟宽保持130厘米。

2、垄面播种3行,每行穴孔与另一行穴孔错开位,构成三角形。边行15-20厘米,中行25厘米,株距48厘米。

 

播量

每穴播种2粒,播深5厘米,穴扎直径3-4厘米,亩播总穴数8618穴,亩播量净种14-15公斤,带壳种子20公斤左右。

发布日期:2008年8月18日

 

 

附:[农广天地]夏玉米“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http://sannong.cntv.cn/program/nongguangtd/20110509/110866.shtml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588387.html

上一篇:一穴多株;一穴三株;适度聚集式栽培,栽培技术创新;8635-3金鼎
下一篇:张连翔教授的两部著作分获朝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