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一穴多株;一穴三株;适度聚集式栽培,栽培技术创新;8635-3金鼎

已有 13584 次阅读 2012-7-3 08:26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玉米“一穴多株”, 玉米“一穴三株”, 石榴“一穴三株”栽植

一穴多株:一种新的玉米种植模式

 

 由我市郊区农民土专家牛成水引进的一种新的玉米种植模式——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去年在郊区、屯留县、长治县、长子县和壶关县试验种植166亩,示范推广205亩,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郊区绿色精品园的“一穴十株”模式增产幅度最大,亩产达到1130.76公斤,增产幅度为59.9%。郊区和屯留县 “一穴十六株”模式,亩产分别为1048.7公斤和1072.5公斤,较对照分别增产47.9%和51.9%。壶关县“一穴十二株”模式,亩产量为1001公斤,较对照增产27.5%。玉米“一穴三株”种植模式在不同地方,增产幅度不一,为23.1%—48.6%。示范田测产也表明,玉米“一穴多株”平均亩产1010公斤,较对照亩增产409公斤,增幅68.1%。

同时还进行了玉米“一穴十株”套种马铃薯和玉米“一穴三株”套种大豆试验。郊区玉米“一穴十株”套种马铃薯试验,实收玉米598穴,总穗重量1398.1公斤,折合亩产1218.2公斤,马铃薯2800穴,折合亩产1000公斤。长治县玉米“一穴三株”套种大豆试验,亩种植玉米2000穴,亩产玉米950公斤,豆子35公斤,亩收入1543元,产投比2.2:1。

通过“一穴多株”多点试验示范,证明这项技术把多株玉米变成一株玉米生长,集中体现了群体共生优势,解决了玉米在高密度条件下的通风透光矛盾,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目前玉米播种在即,我市已安排进一步试验、示范和逐步推广这种新的玉米种植模式,现将这项新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1、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选用“一穴多株”专用种子。种子全部通过精选、晒种、植物疫苗接种、保水剂拌种,包衣后供应农民,请放心使用。

2、整地施肥:我市十年九春旱,所以一定要早整地,早踏墒。一般地每株玉米施高效复合肥15克(测土施肥最好,最科学)。建议使用“西洋牌”“洋丰牌”复合肥,施肥深度15厘米以上,穴施、条施均可。

3、种植方式:机播采用“一穴三株”,人工播种采用“一穴六株”为好

“一穴三株”采用宽窄行种植,即“二比空”种植法,种两行玉米空一行,宽行距120厘米,窄行距60厘米,埯距37厘米,亩定苗6000株,播种时每穴多种1—2粒种子。

“一穴六株”种植行距120厘米,穴距50厘米,亩定苗6600株,株间距10厘米左右。先穴施肥(深度20厘米,肥料需拌匀后复土还平备用),后播种(种子播于施肥穴周围,每穴不少于8粒)。

4、适时播种:以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土壤墒情良好为前提。按农时节令最好在谷雨后立夏前(4月20日---5月5日)播种最佳。

5、田间管理:3—4片叶时定苗,要求留苗要整齐均匀。6—7片叶时第一次叶面喷施宝绿缘33亳升;抽雄前1—2天第二次喷施宝绿缘33亳升兑水500倍。抽雄前10天亩施尿素25公斤。到大喇叭期结合施肥,除草培土,促使气生根早日入土。

6、适时晚收:实践证明,玉米早收一天减产1—1.5%,早收7—10天,减少最少15%以上。

 

 

 

玉米“一穴多株”超高产栽培模式  

 

“一穴多株”又称“一埯多株”,其原理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成行单株种植模式,采用专用机械播种,将亩密度提高到6200~8400株。采用这种模式,一穴可播3~20粒种子,穴与穴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该技术模式根据穴播粒数调整穴距,能确保较好的通风透光和授粉条件,还能增强茎秆强度,增加次生根数量,进而增强植株抗根倒、茎倒的能力,玉米增产幅度可达30%~50%,真正达到了超高产,是现阶段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途径。

一、技术选择

“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有30种以上的方法,以便于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种植情况,利于发挥出多株玉米的增产优势,其中,清种法、比空法、单元式方形种植法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种植方法:

1.清种法每穴保苗3~8株,以每穴保苗数不同其穴距、行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数不低于6200株。 2008年石家庄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采用此清种法种植,经石家庄市科技局、农业局专家共同测产为每亩787.7公斤,创河北省夏玉米单产的新纪录。

2.比空法比空法分为(1:2)空、(2:2)空、(2:4)空等多种方法。比空法(2:2),每穴保苗2~5株,每穴保苗数不同其比空数、穴距、株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不低于5500株。据试验及示范结果,应用此种模式,平均增产每亩达200公斤以上。2008年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种植方法给予了专题报道。

3.单元式方形种植法单元式方形种植法每个单元保苗12~36株,要求每亩保苗数不低于8000~8400株,是目前产量最高的方法。2007年的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采用此方法达到每公顷产量37000斤以上,是国内玉米高产的纪录。

二、农资产品选择

“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问世以来,发生不少农民因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选择不合理而没有达到预期增产效果的情况。所以选择适合多株玉米生长特点的农资产品非常重要。

“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因其行距加大,密度增加按传统管理会出现茎秆细、空秆增多、瘪粒增多等诸多问题。所以要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管理。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开发出“一埯(穴)多株” 玉米种植方法专用播种机械,以及历时十余年研制开发的相关制剂,有效解决了玉米因种植过密时出现的营养不均衡、空秆增多、植株早衰、茎秆细、秃尖严重等问题。为种植多株玉米的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关键技术环节介绍

1、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选用“一穴多株”专用种子。种子全部通过精选、晒种、植物疫苗接种、保水剂拌种,包衣后供应农民。

2、整地施肥:一般地每株玉米施高效复合肥15克(测土施肥最好,最科学)。建议使用“西洋牌”“洋丰牌”复合肥。施肥深度15厘米以上。穴施、条施均可。

3、种植方式:机播采用“一穴三株”,人工播种采用“一穴六株”为好。

“一穴三株”采用宽窄行种植,即“二比空”种植法,种两行玉米空一行,宽行距120厘米,窄行距60厘米,埯距37厘米,亩定苗6000株,播种时每穴多种1—2粒种子。

“一穴六株”种植行距120厘米,穴距50厘米,亩定苗6600株,株间距10厘米左右。先穴施肥(深度20厘米,肥料需拌匀后复土还平备用),后播种(种子播于施肥穴周围,每穴不少于8粒)。

4、适时播种:以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以上,土壤墒情良好为前提。按农时节令最好在谷雨后立夏前(4月20日~5月5日)播种最佳。

5、田间管理:3~4片叶时定苗,要求留苗要整齐均匀。6~7片叶时第一次叶面喷施宝绿缘33亳升;抽雄前1—2天第二次喷施宝绿缘33亳升兑水500倍。抽雄前10天亩施尿素25公斤。到大喇叭期结合施肥,除草培土,促使气生根早日入土。

6、适时晚收:实践证明,玉米早收一天减产1~1.5%,早收7~10天,减少最少15%以上。

四、一埯(穴)多株技术展示

“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有三十多种以上的方法,以便适应地区不同的种植情况,利于发挥出多株玉米的增产优势,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种植方法:


1、清种法    

A、埯距50-53公分,每埯4株;

B、保苗93000株/公顷;

图一为清种法,每穴保苗3-8株,以每穴保苗数不同其穴距、行距也不同,要求每亩(667平方米)保苗数不低于6200株。2008年河北省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采用此清种法种植,经石家庄科技局、农业局专家共同测产为每亩787.7公斤,是河北省夏玉米单产的新纪录。

2、比空法

图二:比空法1

A、埯距17公分,每埯2株;

B、保苗97000株/公顷。

图三:比空法2

A、埯距23公分,每埯2株;

B、保苗100000株/公顷。

比空法要求每穴保苗2-5株,每穴保苗数不同,其比空数、穴距、行 距也不同,要求每亩(667平方米)保苗不低于5500-6500株,2008年8月27日中央新闻联播对此种植方法给予专题报导,当年平均增产每亩达200公斤以上。

3、单元式方形种植法

A、一方为16株玉米,方距为1.5米;

B、保苗136000株/公顷;

图四为单元式方形种植法(16株),计有12株-36株等多种方法,采用种植单元种植玉米,肥料施在种植单元中部,不易流失,作用持久,环周边种植玉米,抗植株倒伏,减少水土流失,增大授粉机会,提高玉米产量。2007年的长春市双阳地区采用此方法达到每公顷产量37000斤以上,是国内玉米高产的记录。

“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还有串带法、间作法等多种种植方法。

五、技术要点

1、按当地土壤养分情况和玉米的需肥规律配制,用配方复合肥(每百千克玉米籽粒不低于全氮2.7千克、五氧化二磷1.1千克,氯化钾2.2千克的比例投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技术;

2、选择驯化适宜本地区的耐密品种;

3、“一埯(穴)多株”专用玉米播种机可直播和贴茬播种;

4、须用种植多株玉米专用产品,专用产品可有效解决玉米田种植过密时出现的营养不良、空秆增多、植株早衰、秃尖严重及易倒伏等问题。

 

 

玉米一穴多株技术在长治市试验


今年,根据省农业厅玉米增粮计划实施方案和全省粮食生产会议精神,市农业局在春播前着手实施了以引进耐密玉米新品种、创新种植模式(“一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玉米高产试验示范205亩,涉及郊区、屯留县、长治县、长子县和壶关县五个县区,并在屯留县着重搞了“厅长示范田”50亩。玉米“一穴多株”集成技术试验示范,由市农业局土肥站、种植科、技术站等相关科室共同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从春播开始到目前,进展顺利。通过6月12日各示范点观察,苗情长势良好。    

“一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是一项集成测土配方、玉米种植新技术和优种推广的复合新技术,用它配套接种疫苗技术,不但能提高产量,而且大大改善玉米品质。经试验研究表明,它能在玉米现有产量的基础上,增产30%—50%,一般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从目前情况看,试验示范集成了现代农业多项技术:选用优种。示范用品种选用前锋8号、郑单958和美国先玉335三个品种,种子全部通过精选,并进行植物疫苗接种和保水剂拌种。测土配方。对示范区的土壤我们全部进行了采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进行了配方,并选用山西省测土配方定点企业———长治市鹏宇肥业生产的玉米专用肥作底肥。鹏宇牌肥料是一种缓释性肥料,能够满足不同地块农作物氮、磷、钾的需要。生育期其间两次喷施“国思宝绿缘”液面肥。“宝绿缘”液面肥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作用,它的推广使用为我市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种植方式上采用了人工种植和机播两种方式。实施了十种种植模式,包括“一穴两株”、“一穴三株”和“一穴三十二株”等,使每亩种植密度最小5000株,最大13000株。还有玉米“一穴多株”套种大豆等作物,这是一种既符合作物生长特征,又能有效扩大油料生产的最佳搭配,还可大幅度提高亩产效益,预计推广前景广阔。(记者丁维丽)

 

 

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2009-05-19  来源:长治日报  
 

本报讯记者丁维丽报道:为多产粮、产好粮,2008年我市在五个县区实施玉米“一穴多株”高产试验示范,由农民亲自试种,典型示范,经历一年春种秋收后得出结论,玉米“一穴多株”种植能使农民增产增收。

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是一项集“优种选育、种子植物疫苗接种、种植模式、生物有机肥使用、植株化控”于一体的集成实用技术。此项技术是把多株生物玉米变成一株玉米生长,集中体现了群体共生优势,解决了玉米在高密度条件下的通风透光矛盾,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去年,我市在郊区绿色精品园、屯留西贾村、壶关县良种场、长子县良种场、长治县北呈乡北张村,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力中等地块布置试验,试验地166亩,示范推广205亩,并在屯留县着重抓了“厅长示范田”50亩。在4月30日至5月5日,采用人工种植和机播两种方法,采取了“一穴三株”、“一穴四株”、“一穴十株”、“一穴十二株”、“一穴十六株”五种种植模式。整个种植过程中,五个试验示范点均采取了选用优种,测土配方,“一穴三株”用机播、其余种植方式用人工播种,喷施叶面肥和壮丰灵,适时收获五种技术措施。经过试验地测产结果表明,玉米“一穴多株”各种种植模式均增产。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市农业局专门聘请了长治市优秀科技推广能手牛成水在各试验示范点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并不间断组织“一穴多株”种植技术现场咨询,收到良好效果。

此项种植技术的成功试验也为今后的种植推广提供了良好借鉴:从种植角度,玉米“一穴多株”适合在中、高肥力地块种植,并采取底肥集中施用,配施宝绿缘叶面有机生物肥或壮丰灵,可以改善经济作物的品质,提高其经济效益;从种植方式方面,应研制和生产玉米“一穴多株”配套的农机具,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从科研推广角度,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需要连续几年在我市不同地块、不同气候条件下种植,以求证是否适合在我市种植。

 

 


“一穴三株”棉花简化栽培技术   
 
 
近几年示范推广的稀植简化栽培,每667平方米密度为1200-1800株,有的低到900株。这种栽培模式仅限于特高水肥力地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传统的常规整枝栽培法费工费力,效益低。现介绍的"一穴三株"棉花简化栽培技术,适合在中低肥力棉田进行免整枝简化栽培,适合间作套种,可实现省工、增产、增效。

1、选用适宜的配套品种。"一穴三株"简化栽培技术对品种是有选择的,必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棉花品种应具备抗病、抗虫、省工、结铃性强的优良特性,如春早510、冀审682优系等。间作套种宜选用春白萝卜,蔓长60厘米的懒汉西瓜等。

2、施足配方肥。每667平方米施生态有机复混肥50公斤、二铵15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15公斤、硼砂0.5公斤、锌肥1公斤。

3、播时施"窝子肥"。用速腐剂和麦麸或玉米面或棉粕自制而成。每667平方米用"窝子肥"10公斤,播时抓施到穴里。这样可防苗病,苗长得稳而壮。

4、栽培模式与密度。采用"单行·地膜·穴播·一穴三株"模式。要求行距90-100厘米,穴距43-50厘米,1穴留3株苗,每667平方米播1500穴,密度4500-5000株。

5、播种与留苗。一般在4月15日播种,打眼,每穴播优质种子6粒,留苗时留3株大小一致的苗。

6、压苗。当棉苗长到6-7片真叶时压苗。即在1穴3株棉苗的近根部用刮铣挖出湿土压实,将3株苗呈三点梅花形张开压实,把苗压到与地面呈夹角30°时最好。压苗后一般在压苗弯曲处变粗,而且根量增重、增多。据试验,压苗后根系比常规苗根系增加1-2倍,且因棉株间张开,通风透光良好,可提高光合作用,减少脱落,增加结铃而增产。

7、叶面喷肥。现蕾期,用美地那营养液每667平方米2袋,对水30公斤全株喷肥;花铃期,用美地那营养液2袋加硼砂100克对水30公斤,隔10天喷1次,共喷2次。

8、化控。选用缩节胺,按照"少量多次,轻调勤控,控肥结合,控水结合"的原则,"看天、看地、看苗"灵活、全程化控。打顶后8天重控1次,每667平方米用缩节胺3-5克。

9、全生育期不整枝,不打杈,保留叶枝,让"油条"生儿育女,起助产使用。

10、除草、中耕、防虫害及浇水等工序,与常规抗虫棉相同。

 


3种“一穴多株”玉米超高产栽培模式简介

 

2009-03-19 信息来源:河北农民报

 

自2008年12月25日《一穴多株种玉米创造高产新纪录》一文在《河北农民报》刊登后,这种新型玉米种植体系迅速引起了省内外各地读者朋友的兴趣。他们纷纷打电话想了解“一埯(穴)多株”种植技术的情况。其中包括农民朋友、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农技人员及各地区相关部门的人员等,表示想详细了解“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的具体情况。应广大读者要求,结合3种常用的种植模式,笔者特将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一、技术选择要合理“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有30种以上的方法,以便于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种植情况,利于发挥出多株玉米的增产优势,其中,清种法、比空法、单元式方形种植法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种植方法:

1.清种法每穴保苗3~8株,以每穴保苗数不同其穴距、行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数不低于6200株。

2008年石家庄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采用此清种法种植,经石家庄市科技局、农业局专家共同测产为每亩787.7公斤,创河北省夏玉米单产的新纪录。

2.比空法比空法分为(1:2)空、(2:2)空、(2:4)空等多种方法,此图为比空法(2:2),每穴保苗2~5株,每穴保苗数不同其比空数、穴距、株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不低于5500株。据试验及示范结果,应用此种模式,平均增产每亩达200公斤以上。2008年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种植方法给予了专题报道。

3.单元式方形种植法单元式方形种植法每个单元保苗12~36株,要求每亩保苗数不低于8000~8400株,是目前产量最高的方法。2007年的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采用此方法达到每公顷产量37000斤以上,是国内玉米高产的纪录。

二、农资产品选择要合理,田间管理要科学“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问世以来,发生不少农民因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选择不合理而没有达到预期增产效果的情况。所以选择适合多株玉米生长特点的农资产品非常重要。“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因其行距加大,密度增加按传统管理会出现茎秆细、空秆增多、瘪粒增多等诸多问题。所以要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管理。

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开发出“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专用播种机械,以及历时十余年研制开发的相关制剂,有效解决了玉米因种植过密时出现的营养不均衡、空秆增多、植株早衰、茎秆细、秃尖严重等问题。为种植多株玉米的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穴多株”种玉米创造高产新纪录

2010年“一穴多株”种玉米创造高产新纪录

专家预测:该专利技术将引发玉米种植第三次革命。

本报讯(李红梅)日前,从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经有关专家测产,由该公司研发推广的“一穴多株”玉米种植新技术,在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两个品种分别创造了756.4公斤和787.7公斤的河北省夏玉米单产新纪录。有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玉米种植模式,“一穴多株”技术将引发玉米种植第三次革命。

据了解,“一穴多株”又称“一埯多株”,其原理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体优势,改变传统的成行单株种植模式,采用专用机械播种,将亩密度提高到6200~8400株。该技术发明人、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于占清介绍,采用这种模式,一穴可播3~20粒种子,穴与穴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该技术模式根据穴播粒数调整穴距,能确保较好的通风透光和授粉条件,还能增强茎秆强度,增加次生根数量,进而增强植株抗根倒、茎倒的能力,玉米增产幅度可达30%~50%。真正达到了超高产,是现阶段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途径。

2008年9月27日,石家庄市科技局、农业局组织的专家采用田间取样法,对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采用“一穴多株”模式的玉米示范田进行了实地测产,两品种亩产量分别达到756.4公斤、787.7公斤,刷新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纪录。专家组认为:“一穴多株”模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了密植增产的作用;充分挖掘了现有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是目前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之一。

据了解,该技术于2003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03111253.6)。自2006年以来,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在唐山、邢台、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部分县市示范推广。2007年,大名县农民王秀民按照“一穴多株”技术种植两亩玉米,总产3520斤,单产达1760斤。2008年大名县推广了5个乡镇近万亩。2008年,肥乡县农民采用“一穴多株”技术种植1.1亩,产玉米2200斤。成安县河疃四村农民刘元印种了3亩地,收获时用三轮车拉了8车,他高兴地说:“‘一穴多株’技术就是厉害,今年我比往年多拉了3车!”

近年来,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在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量才是出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培育新品种、提高密度等增加玉米单产,但以现有的品种和栽培模式,增加密度到每亩5000多株时容易倒伏,增加种植风险,起不到增产作用。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示范效果来看,“一穴多株”技术对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是一项宝贵的探索,将引发玉米栽培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值得在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广。

技术咨询电话:0311~87061616  

 

品种选准 技术护驾  玉米一埯(穴)种多株实现超高产

本报讯(记者  范光年)10月14日,从献县段村乡柳杭村传来喜讯:农民魏广振今年将他家的5亩玉米田,全部采用了“一埯三株”种植模式,经专家实收,平均亩产786.69公斤。      

玉米“一埯多株”是由于占清教授发明的一种栽培模式。它是通过加大行距,改善田间小气候,发挥边行优势,增加田间种植密度,实现超高产。因此,推广这种模式必须有对路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好马配好鞍,好鞍需好马。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一埯多株”种植模式必须选择适应性强、抗倒伏、抗病、高产稳产的品种,还应具备适合耐密植的特性,而且种子芽率高、子粒大小均匀,这样才能为苗齐、苗壮、苗匀打下基础。2009年经我省40个试验点、示范点种植,表现出超高产的理想效果。献县淮镇李洼村巴焕臣介绍,他按“一埯三株”种植12亩,由原来的一亩种植4000株,一下子增加到6600株,一亩多收200多公斤。      

一种模式配一套技术。玉米“一埯多株”,首先需要配套的播种机械,准确而均匀地实现一埯播种三四粒种子;其次要把种子播种在中上等以上肥力地块;第三适当增施肥料,做到底施为主,追施为辅;第四喷洒多株宝系列化控制剂,调节埯内大小苗,使苗生长均匀,共生互长,结出同样大的棒子;第五做好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献县段村乡彭村农民魏福山按这种模式种植3亩玉米,亩密度达到6000多株,经田间测定,亩产达930.25公斤。9月26日,玉米专家组对献县旧北峰村5亩“一埯多株”玉米田进行了田间测产,亩产达893.2公斤。      

据了解,玉米“一埯多株”种植模式已被石家庄市科技局、河北省科技厅列为示范研究课题,现由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一穴多株”,玉米种植新革命

保定日报2010年3月18日B1版   作者: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赵会英  陈晓轻  

祁文玉是徐水县高林营村人,2009年仅玉米就种了11亩,他对当年的收成很满意。他分析说,2009年因为雨多、日照少、风大,玉米普遍减产,而自己“一穴多株”种植玉米明显增收。同村70多岁的李献忠去年也用新方法试种了3亩,他兴奋地说:“我种了这么多年地,去年是‘打棒子’最多的一年!”高林村俎艳梅的3亩半地,比往年多拉回一三轮车斗玉米,周围的村民看着眼馋,对新技术跃跃欲试。  

发起试种倡议的卢会杰是徐水联农合作社负责人,去年年初他从网上了解到了“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又到石家庄等已试种成功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发动合作社成员试种,并统一购置10台播种机。看到农民试种积极性这么高,他鼓足干劲儿带领大家迎来一个丰收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日,安新县供销社生产公司与河北福路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玉米“一穴多株”高栽培技术推广会,就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作了详细讲解,该县种田大户、农资经销商共200余人颇感兴趣,纷纷前往学习。  

专家介绍说,玉米“一穴多株”,就是一穴多株苗,它打破一穴一株的传统单株种植模式,是玉米种植的第三次革命。这种新的玉米栽培模式是通过加大行距、充分发挥边行优势、适当增加田间种植密度、肥料的合理施用以及专用机械的应用等措施,实现玉米高产。具体讲就是充分利用玉米的群体优势,选择适应性强、抗倒伏、抗病、高产稳产、耐密植的品种,将行距加大到90-100厘米,一埯播种3-4粒种子,株距保持在20-30厘米,采用专用机械播种,将亩密度提高到6200株左右。采用这种模式,可使玉米增产20%-50%以上,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左右。  

据安新县供销社负责人介绍,该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挖掘了现有玉米品种增产潜力,是一项集“优种选育、种植模式、生物有机液肥使用、植株化控”于一体的实用专利技术。目前,安新县供销社生产公司已在全县推出“一穴多株”超高产种植模式,并落实种植5000余亩。

 

不同(反对)声音

 一、挂羊头,卖狗肉

该公司携“一埯多株”技术,在河北行骗四年毫无建树。其推广的所谓专利技术,与“一埯多株”申报专利内容根本不符!(可网上查阅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埯多株玉米种植方法”发明专利说明书)

二、买证书,搞欺诈

该公司在宣传片中展示的于占清所谓“荣誉证书”,是闫洪文在北京一造假证者手中花4000元购得,造假证者已被北京警方抓获并判刑。闫洪文对此已供认(可到有关网站查看有闫洪文签字的庭审笔录)。

三、造假势,胡忽悠

2009年在河北总共推广不足十万亩,却悍然吹成200万亩,其吹牛本事,显露无遗。(各代理商可让福路特提供200万亩数据,核实便知!)

鉴于福路特以上种种劣迹,我公司已于2010年2月28日与其终止合作。其行为给各县(市)代理商及广大农民朋友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福路特承担!我公司2009年在献县推广的所谓“一埯多株”,其实是玉米“8635-3金鼎”模式。2010年此技术又有新的突破,技术服务日臻完善。现向广大夏玉米种植区推广。此技术2003年已在河北农科院备案,现已申报国家专利。同时得到了玉米专家的认可并担任“金鼎模式”技术顾问。请广大县(市)代理商及农民朋友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来源:http://www.qiyeku.com/xinwen/1102695.html

 

 

 

玉米8635-3金鼎种植模式

来源:广搜网(http://www.ggsgg.com/patent/201203/8991.shtml

发明人:李坎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简称为玉米“8635-3”金鼎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行距采用0.86m,穴距采用0.35m,每穴为3 棵苗,该3 棵苗排列为等边三角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行距的加大充分发挥植物的边行优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二是行距和穴距的加大,有利于植物的通风透光,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挥。三是一穴3棵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群体优势和竟争特性。四是大幅度提高了抗根倒、茎倒能力。五是提高了授粉能力,使籽粒更加饱满,有效避免了秃尖瘪粒现象的发生。六是精确播种,一播定苗,省工、省力。)

1. 玉米“8635-3”金鼎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行距采用0.86m,穴距采用0.35m,每穴为3 棵苗,该3 棵苗排列为等边三角形。

玉米8635-3 金鼎种植模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植物种植方法,特别是指玉米种植模式。

背景技术

[0002] 自十五世纪中叶,玉米自拉丁美洲传入我国以来,始终延袭行播单棵留苗的种植方式,在上个世纪后期经历了化肥、杂交种子两次革命之后,近三十年来,产量再没有重大的突破,亩产量在500 公斤左右排徊。并且传统种植模式需要间苗,即费工又造成玉米减产,经专家测定,仅间苗就使玉米减产30%同时又花费了大量劳动力,加重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传统的窄行单棵种植方法的缺点:(1) 不利于通风透光透气,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2) 不利于田间作业管理,特别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矛盾尤显突出。(3) 不利于玉米群体优势和竞争特性的发挥。(4) 抗倒伏能力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玉米改进的种植方法,其利于通风透光透气和田间作业管理,抗倒伏能力强。

[0004]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行距采用0.86m,穴距采用0.35m,每穴为3 棵苗,该3 棵苗排列为等边三角形。

[0005] 本发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在现阶段,玉米的最合理密度为6300 棵/ 亩,本发明理论推算数据是每亩6645 棵,即0.86m×0.35m=0.301M2 ;666.7÷0.301=2215( 穴) ;2215×3=6645( 棵),按现在种子出芽率95%计算6645×95%=6313( 棵)。

本发明简称为“8635-3”金鼎模式,即:86 是指行距,35 是指穴距,3 是指棵数,金鼎:是指三棵玉米的排列形式。自1988 年,我们对玉米种植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二十多年以来在玉米如何合理密植上花费了一番功夫,对亩密度4800、5000、5600、6000、6300、7200 棵等进行了长期实验对比,最终实践表明,本发明特点是:一是行距的加大充分发挥植物的边行优势,在不到边行效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二是行距和穴距的加大,有利于植物的通风透光,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挥。三是一穴三棵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群体优势和竞争特性,实践表明采用该种植模式,单棵玉米是长不起来的。四是鼎式种植,大幅度提高了抗根倒、茎倒能力。五是提高了授粉能力,使籽粒更加饱满,有效避免了秃尖瘪粒现象的发生。六是精确播种,一播定苗,省工、省力。

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将该技术,从实验田推向了大田种植。2009 年在我县推广了二万余亩,涉及十七个乡镇,近四百个行政村,增产效果明显,增幅在30%-80%,高产地块亩产超2000 斤,起引了国家农业部玉米专家组成员崔彦宏先生和河北省首席玉米专家付万鑫先生的极大兴趣,并数次来我县考察该模式,指出这是目前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吸引了国家及地方媒体的关注,纷纷给予报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0007] 实施例:

[0008] 本发明是针对华北及以南广大地区,夏玉米栽培植保及生产期的管理技术,实施时,采用专用精播机器,精选耐密品种,行距采用0.86m,穴距采用0.35m,每穴为3 棵苗,该3棵苗排列为等边三角形。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特制专用长效缓释肥料,配用特制的调节剂、抑制剂及化控剂。2010 年本发明技术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及京、津五省二市签约技术推广单位近百余家,为保证该模式的推广成功,我们编写了夏玉米生长周期管理要点,我们经研究发现把玉米生长全期分为三个生长周期( 生长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九个时段,根据每个时段的生长特点,总结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发明人:李坎温(http://www.soopat.com/Patent/201010116285(专利技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NDU2Mzc2.html(优酷视频)

http://hnkjb.kj110.cn/hnkjb/20100409/B1_c_1.jpg(广告图片)

http://www.zh-hz.com/html/2010/11/03/2357.html(媒体报道)

http://paper.sdkjb.com/shtml/sdkjb/20111017/2622553.shtml(媒体报道)

http://www.cyp.com.cn/?viewnews-2449.html(媒体报道)

http://hnkjb.kj110.cn/shtml/hnkjb/20100413/102296.shtml(严正声明)

 

 

 

石榴一穴三株栽植与整形修剪

 

《果农之友》2005年04期 ,梁永立  王海涛  谢丙寅 

 

[摘   要]:石榴采用一穴三株栽植模式结果早、成形快,盛果期提前1~2年,早期能丰产,后期产量高,并且整形修剪容易,田间作业方便,既能增加密度,又利于通风透光改善果品质量,开始几年还适宜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综合效益更好。 
[作   者]:河南省西华县园艺场 西华县林业局
[关键词]:整形修剪 石榴 栽植模式 综合效益 果品质量 间作套种 田间作业 增加密度 通风透光 盛果期

 

 

附:[农广天地]夏玉米“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http://sannong.cntv.cn/program/nongguangtd/20110509/110866.shtml)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588386.html

上一篇:油松营养杯大苗;侧柏营养杯大苗;云杉营养杯大苗;山杏树
下一篇:一穴双株;一穴三株;穴播;覆膜穴播;穴播集雨;根系连生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2 赵建民 张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