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我在UC Berkeley 访问美国院士Lotfi Zadeh(二) 精选

已有 16136 次阅读 2013-9-29 22:27 |个人分类:Zadeh|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200919日,我从北京机场出发,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了美国加州旧金山。到了美国还是19日,好像生命白赚回一天,感觉真的不错。在经过2天的倒时差、简单安顿和适应环境之后,我迫不及待来到世界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时,在北京已经是冬天,到了加州还是阳光灿烂,校园里鲜花盛开,还有很多人穿着短裤在跑步,给我的影响极深。

3. 印象伯克利

伯克利是一个美丽的偏僻小镇,远离大都市,人口约10万,以学生、教授、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和访问学生为主。伯克利风水好,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到处是草坪,到处是参天大树;旧金山湾区气候,四季如春,几乎天天都是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优是家常便饭。在伯克利,草坪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晒日光浴,也可以扔飞碟。我最喜欢的是在傍晚时分,躺在草地上,一边看看蓝天白云,一边欣赏伯克利钟楼奏响的美妙音乐。


 


伯克利大师云集,约有1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40多名科学院院士,80多名工程院院士。在伯克利,院士没有啥特权,院士的办公室和普通助理教授的办公室几乎没有区别。在伯克利,只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个特权:就是专用的停车位,以免浪费时间寻找停车位。2009年伯克利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开玩笑地说,他之所以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获得一个免费的停车位。从伯克利1868年建校以来,培养的诺贝尔奖约70位,平均每隔2年就有1个,可谓真正的诺贝尔奖的摇篮,每年随便一摇,中奖率为50%。尤其在2009和2011年,分别有3位诺奖得主不是伯克利的培养的学生就是在伯克利工作的教授。从这个指标来看,伯克利明显超过了哈佛和MIT。哈佛和MIT虽然建校历史远远长于伯克利,但是其培养的诺贝尔奖也只是略多于伯克利,从这个角度看,伯克利才是美国最牛的大学。

 据说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共有4000多名院士,中国两院院士目前约1500名。根据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也许应该有16000名院士。所以,如果对中国院士规模进行大规模扩编,也许就自然没有啥特权了,大学到处都有院士,院士才能真正恢复为荣誉称号。在伯克利校区周边的小餐馆里吃饭,也许在你前面排队的大叔,在你对面进餐的大妈,都有可能是某个领域世界知名的美国院士。所以,在伯克利不管干啥,都要小心,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4. 加州再Zadeh

Zadeh教授小传,1921年出生,分别在伊朗德黑兰大学、MIT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1959年加入UC Berkeley, 1963年成为终身教授,早期兴趣为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分析等,在系统辨识和Z变换等方面有开创性突出贡献。1965年,发表了Fuzzy set论文(该论文目前被引用超过4万次,所有论文引用超过11万次,h-index90),独立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90年代提出Soft Computing概念,创立BISC中心。Lotfi Zadeh是美国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IEEE,AAAS, ACM, AAAI, and IFSA是世界10多个国家的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获得国际性大奖无数,2011人选人工智能名人堂。

 

我首先见了计算机系的秘书,办理了相关手续,拿到了校园一卡通。在Zadeh私人秘书的帮助下,预约了Zadeh教授。几天后,我终于在Soda Hall 729办公室,再次见到了Zadeh教授。4年前相比,Zadeh教授的身体明显没有以前硬朗,但是精神状态还是很好。Zadeh的办公室比较狭小,约1215平米,完全没有我想象中院士办公室的气派,到处堆满了书籍和期刊。Zadeh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告诉我每周3中午,一般都在Soda 415进行学术讨论。Zadeh教授的办公室外贴满了他的日常安排、研究成果和主要的会议征文通知,还有一文件袋,如果见不到他,可以把材料放在里面。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Zadeh教授来说,是“活到老,创新到老”。Zadeh虽然已经退休有些年,当他仍然坚持上班,研究问题,讨论问题,写论文,做报告,完全不是为了应付考核,因为在50多年前他已经是终身教授,不需要年年应付考核了。


Soda Hall 和其他大楼有很多开放的会议室,不用预约,也没有门,更没有锁,几个有相同兴趣的人可以随时讨论。在每层的过道上,到处都有饮用水设备,可以免费饮用,这种待遇在北京2008奥运场馆内也可见到。


Soda  Hall 415每周的研讨会中,Zadeh教授会带来一些小甜点和小故事,我们下次再聊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728924.html

上一篇:我在UC Berkeley访问美国院士Lotfi Zadeh(一)
下一篇:我在UC Berkeley访问美国院士Lotfi Zadeh(三)
收藏 IP: 211.155.113.*| 热度|

27 曹聪 刘伟 张乾兵 蒋汉朝 林松清 李贤伟 邢东义 强涛 王磊 孙静宇 熊李虎 杨正瓴 张震 宋铁成 姬继超 盖伟龙 曾强 Acad GANSULANZHOU haoye louiexp rosejump biofans Xiyushiyi xiaojiebjtu castle1989 Weixunx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