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袁隆平先生的开创性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精选

已有 19681 次阅读 2021-5-23 17:45 |个人分类:袁隆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袁隆平先生的开创性论文给我们的启示

昨日,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天降大雨,日月无光,举国悲痛。袁老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忙碌了一辈子,从理论研究到试验田,从试验田到全国推广,从全国推广到全世界推广,为中国和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功绩必将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斯人虽已逝,精神将永存。我们要传承袁老的精神,不断开创我国科研事业的新局面。据查证,袁老在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1篇开创性论文,改变了袁老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命运([1]袁隆平.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J]. 科学通报, 1966(04):185-188.被引87次)。

今天,我们科研一片繁荣,每年发表的论文车载斗量,是袁老当年论文的100倍以上。为何标志性重大成果不是很多?远远没有达到与论文数量的同步增产增收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研读了袁老这篇论文,总结一下有以下特点:

1.  论文是中文论文,没有英文标题,也没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甚至连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都没有,就是一个 论文题目和作者大名,连作者单位都没有。用今天的标准看,格式很不规范,不用评审,可以直接拒稿。

2.  论文全文只有4页,非常短小,与今天动辄十多页甚至几十页的论文相比,简直就是“豆腐干”论文。如在今天,该论文将以研究不全面不系统,直接拒稿。

3.  论文的引言部分只有2段,约100字,与今天2-3页包括几十篇参考文献的文献综述更是没法比。袁老直指问题和难题,引言只用了1个参考文献,全文只有2个参考文献。如在今天,该论文将以对国内外现状了解不充分,直接拒稿。

4.  然后袁老介绍方法和经过,再介绍结果和讨论,全文叙述紧凑,没有一句废话。袁老用1个图和3个表格清楚地表达了实验效果,没有1个公式。 如在今天,将以研究不深入不系统,直接拒稿。

写到这,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科研和论文存在的问题:1. 论文形式大于论文内容;2. 写作技巧大于实际效果;3.论文的繁文缛节消耗了大量的有效科研时间。希望我们的期刊和编委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精简论文的格式和篇幅,鼓励作者直面科研难题,介绍研究成果,而非长篇大论和“掉书袋子”。记得袁老在接受采访指出,他已经不再带博士生了,因为改论文太麻烦,会“死脑细胞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287941.html

上一篇:袁隆平先生的四种宝贵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下一篇:科技强国蓝图已擘画,全面攻坚号角已吹响
收藏 IP: 110.88.109.*| 热度|

76 刘立 檀成龙 郑永军 范会勇 刘炜 李升伟 焦飞 王宏琳 周忠浩 田云川 张学文 曾杰 王勇 闫保旭 彭振华 岳建军 苏力宏 陈志飞 雒赵飞 袁有录 周兵兵 李陶 苏鑫杨 邹德虎 钟定胜 梁洪泽 王庆浩 黄永义 雒运强 陈兴峰 马德义 罗方雪 范振英 陈新平 周阿洋 章子凯 袁斌 李丽莉 郭战胜 蔡博 籍利平 李义天 王飞 印大中 汤茂林 康建 张坤 康玉军 周普查 尹维 沈兆勇 朱林 徐绍辉 郑强 姚远 陈蕴真 梁庆华 鲍海飞 黄河宁 吴斌 叶建军 杨顺楷 段含明 刘建兴 聂广 孟越 徐长庆 杨正瓴 刘继顺 孟利军 卜令泽 杜占池 郁志勇 胡新露 姚新生 信忠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