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研发展到何阶段?是何水平?应如何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三大问题。对此,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定位和积极的措施。
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科研人员,海外人才大量回归,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开展研究,并取得不错的成就。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中国论文已经司空见惯;国际会议有中国学者做大会报告已是屡见不鲜;国际期刊有中国主编和编委也是不足为奇;国际科技竞赛有中国团队获奖也是层出不穷。信手拈来个例子来说,昨天也就是2018年8月6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代表队在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打破了MIT等美国著名大学20多年的垄断 (http://3g.163.com/dy/article/DOIEV1510514CC7L.html)。
但是,我们的原始理论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仍是短板。钱学森说的杰出人才,杨振宁谈的一流科学家还很欠缺,丁肇中指出的中国科学家当官误入歧途等现象也很突出。
以上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科研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科研水平已经能跟跑世界先进水平,即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到领跑的伟大飞跃。在此关键期,如果政策制度设计得好引导得好,将会一飞冲天,反之,将长期徘徊不前,不进则退。这不禁让我想起来画龙点睛这个典故。 (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中国科技之龙通过几十年的埋头苦干已经基本画好,现在亟需更好的制度设计实现画龙点睛。我抛砖引玉提5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批评和完善。首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考核方式,要提倡以质为主的考核,比如提供代表作或者标志性成果进行考核。其次,要减少考核频率,改1年一考核,为3年或者5年一考核,提倡研究问题要深入系统。第三,给不同类型的人才帽子进行系统化的分级管理,不允许同级人才帽子的重复申请,给更多科研人员提供机会。第四,简化项目立项和财务报销流程等,切实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科研时间做科研,不能把科研人员逼成1/3技术专家+1/3关系专家+1/3财务专家。第五,逐步采用终身教授(研究员)制度,充分相信资深科研人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从事科研工作,更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