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马云的达摩院剑指高校科研的七大软肋

已有 10009 次阅读 2017-10-13 14:44 |个人分类:马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达摩院

   见识超人的马云最近又搞了一个大动作,放了一颗大卫星:要在3年内投资1000亿元组建全球研究院,并命名为达摩院,以期望达到练成科技神功、统领科技江湖的效果。语出惊人的马云,一面宣称“自己不懂技术才支持技术”,一面又提出了一个科研新目标:  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还邀请了很多国内外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多学科顶级高手组成了一支超豪华的学术委员会。谁说“文科生”马云不懂科研?他的大招频出,招招剑指我国高校科研的软肋。

毋庸置疑,中国科研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比如两弹一星、青蒿素、高速铁路、大飞机、航母等等。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在国家不计代价的投入情况下,集中大量人力和物力历时多年才搞成功的。其他方面的科研,尤其是高校的科研,却是乏善可陈,可以称之为“高校科研不高效”。除了每年发表大量的SCI论文,获得若干诺奖级的科研成果,我们距离获得诺贝尔奖和引领科学前沿还有很大的差距(可参见我的博文:  诺奖的累积效应让我们难上加难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940&do=blog&id=1079495)。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情况也和高校类似,以跟踪国外技术、改进国外技术为主,很多关键的核心技术依然没有掌握。总之,我国科研急需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和新的做法。阿里巴巴创建的达摩院,我认为是一种新的科研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尤其解决了我国高校科研的七大软肋,具体论述如下:

1. 高校科研很难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不了通用的、普通存在的大问题,满足于应用和改进工作,以在Paper上解决小问题,发表SCI论文为目标。在达摩院,有大量的实际数据,有大量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和智能交通如何深度融合,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 高校科研不是为了乐趣,而是为了评职称、拿学位。研究过程中压力重重,患得患失,很难享受到科研乐趣。在达摩院,可以在招聘时要求,来做相应研究工作的人,一定要对该问题感兴趣、乐此不疲,还会定期测试研究人员的快乐指数。

3. 高校科研成果在评完职称、拿到学位后束之高阁,绝大部分都没有应用到产业中,更别说带来效益了。在达摩院,研究的都是实际问题,研究成果应用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模型和算法,自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研以致用,还将提升研究人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4. 高校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研究人员报酬太低,科研人员整天为项目而奔波,为报账而费神,为生计而发愁。在达摩院,我相信会有足够的薪水让科研人员可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从事科研工作。

5.高效科研以导师带学生、闭门造车为主,缺乏多学科交叉,国际交流合作带来的思维碰撞和交叉融合。达摩院将是一个国际研究机构,多个国家多个学科的专家将在一起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6. 高校科研虽有一些大的攻关项目,比如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但是项目的组织比较涣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写申请积极性很高,分钱积极性很高,之后就是拼凑结题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黄大年教授就是因为组织大项目,在不停的督促、奔波中累趴下了。阿里具有成功实施大项目、开发大系统的丰富经验,相信在项目管理方面一定有独到之处,能够科学高效地确保大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7.  高校虽有庞大的行政系统,但是程序繁琐、层层设卡的科研支持系统也许不仅不能帮助科研人员,反而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在达摩院,以阿里高效的组织管理经验,必然会给科研人员提供无微不至的支持服务,以最大限度使他们发挥出科研效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080636.html

上一篇:诺奖的累积效应让我们难上加难
下一篇:有钱任性的大企业研究院应该怎么办?
收藏 IP: 218.106.145.*| 热度|

17 马德义 王从彦 戴德昌 孙志鸿 张义国 张能立 李毅伟 马志超 梅志平 杨正瓴 王毅翔 魏武 季丹 雷宏江 张忆文 徐耀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