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深切缅怀我的导师李造鼎教授

已有 8010 次阅读 2015-11-15 11:33 |个人分类:历史事件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缅怀, 李造鼎教授

李造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116日在沈阳东北大学去世,享年87岁。

参加了李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昨晚上从沈阳回到北京。在动车上回想起了读博期间与李老师相处的几件小事儿,今天上午写下来,以表达我的深切缅怀之情。

1989年,我有幸成为了李老师的第一位博士生,面试时感觉李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和蔼可亲。

一、博士生选题

李老师主要做岩体声波测试方面的研究,博士生入学后,他建议我继续该方面的研究。但我感兴趣的是岩石破裂过程研究,对超声波方面的研究兴趣不大,在看了很多文献后,我初步想做岩石破裂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这与李老师的初衷有较大的不同。在把我的想法和李老师交谈前,自我感觉忐忑不安,害怕李老师不予支持甚至反对。但把我的研究思路、试验方案、力学模型构想等,向李老师“坦白交代”后,没想到他竟同意了我的想法并提出了诸多完善建议,他微笑着对我说“科研最重要的是兴趣,不要勉强自己做不感兴趣的事儿,有了兴趣,你就能钻进去,有可能搞出新东西。”这句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我也经常和我指导的研究生们强调这句话。

二、试验

因论文涉及到不少试验,其中大部分试验校内的岩石力学实验室因缺少仪器没法做,需要联系校外的实验室去做。我知道当时李老师经费紧张,拿出2万元让我去做试验实在勉为其难,但试验又必须做,怎么办?我向李老师汇报工作时谈了这件事儿,他说“该做的试验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你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我来想办法。”我当时被李老师的真心科研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想既要把试验做好,又要想法节省经费。于是,我自己坐车去取样、制样、磨样,和外校主管试验的老师“诉苦”、“套近乎”,那时的老师非常理解我们,最终象征性地收了点试验费。这样,整套试验做完花了不到4000元。

三、论文发表

在博士生期间发表论文时,李老师和我讲:“你做的工作你要当第一作者,如果其中有我的重要建议,可以放到第二作者;但只要署我的名,你写的论文必须让我看。”对照下现在的某些导师,汗颜不?!

四、博士论文写作

写完博士论文初稿交给李老师看之前,我觉得写的很顺畅而信心满满,没想到10天后,我看到修改稿后,傻眼了。只见上面全篇飘红,即有论文结构的调整建议,又有语言的大量修改。真是写作功力不够啊!那时,我习惯用“因为。。。所以”、“然而”、“此外”等,用于句子的联系。李老师基本上把这些都删除了,换一种说法句子更通顺了,逻辑更清楚了。此事儿对我影响颇大。我现在带的学生也常犯类似的毛病,我常讲此事儿说明学术论文的写法等问题。

好导师如大海上的“航标灯”,指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科研之路而永不迷航。

李老师千古!

2015/11/15,北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35373.html

上一篇:琉球群岛-台湾岛地震区的巨震已到了临震阶段?
下一篇:为何悟空对八戒的高升不喜反怒?
收藏 IP: 117.114.129.*| 热度|

28 王善勇 李洪江 王涛 李颖业 郑永军 王媛媛 张行者 姚攀峰 杨正瓴 汪丁建 赵斌 王春艳 黄永义 彭真明 田云川 姚伯元 杨百存 熊孝波 吴晓娲 韩枫 王少凯 陈昌春 李土荣 徐晓 孙强 赵宇 shenlu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