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造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1月6日在沈阳东北大学去世,享年87岁。
参加了李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昨晚上从沈阳回到北京。在动车上回想起了读博期间与李老师相处的几件小事儿,今天上午写下来,以表达我的深切缅怀之情。
1989年,我有幸成为了李老师的第一位博士生,面试时感觉李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和蔼可亲。
一、博士生选题
李老师主要做岩体声波测试方面的研究,博士生入学后,他建议我继续该方面的研究。但我感兴趣的是岩石破裂过程研究,对超声波方面的研究兴趣不大,在看了很多文献后,我初步想做岩石破裂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这与李老师的初衷有较大的不同。在把我的想法和李老师交谈前,自我感觉忐忑不安,害怕李老师不予支持甚至反对。但把我的研究思路、试验方案、力学模型构想等,向李老师“坦白交代”后,没想到他竟同意了我的想法并提出了诸多完善建议,他微笑着对我说“科研最重要的是兴趣,不要勉强自己做不感兴趣的事儿,有了兴趣,你就能钻进去,有可能搞出新东西。”这句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我也经常和我指导的研究生们强调这句话。
二、试验
因论文涉及到不少试验,其中大部分试验校内的岩石力学实验室因缺少仪器没法做,需要联系校外的实验室去做。我知道当时李老师经费紧张,拿出2万元让我去做试验实在勉为其难,但试验又必须做,怎么办?我向李老师汇报工作时谈了这件事儿,他说“该做的试验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你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我来想办法。”我当时被李老师的真心科研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想既要把试验做好,又要想法节省经费。于是,我自己坐车去取样、制样、磨样,和外校主管试验的老师“诉苦”、“套近乎”,那时的老师非常理解我们,最终象征性地收了点试验费。这样,整套试验做完花了不到4000元。
三、论文发表
在博士生期间发表论文时,李老师和我讲:“你做的工作你要当第一作者,如果其中有我的重要建议,可以放到第二作者;但只要署我的名,你写的论文必须让我看。”对照下现在的某些导师,汗颜不?!
四、博士论文写作
写完博士论文初稿交给李老师看之前,我觉得写的很顺畅而信心满满,没想到10天后,我看到修改稿后,傻眼了。只见上面全篇飘红,即有论文结构的调整建议,又有语言的大量修改。真是写作功力不够啊!那时,我习惯用“因为。。。所以”、“然而”、“此外”等,用于句子的联系。李老师基本上把这些都删除了,换一种说法句子更通顺了,逻辑更清楚了。此事儿对我影响颇大。我现在带的学生也常犯类似的毛病,我常讲此事儿说明学术论文的写法等问题。
好导师如大海上的“航标灯”,指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科研之路而永不迷航。
李老师千古!
2015/11/15日,北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