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地震区地震构造图示于图1。以下分析表明,该地震区至少已经历两轮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3孕育周期。
图1 斯科舍板块板间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在第1孕育周期,发生了1933年10月26日西斯科舍海盆MW6.6级主震事件。由于该周期历史地震目录缺失严重,故难以根据我们的理论分析其孕育过程。需说明的是,对1933年强震,NEIC给出的震级值为MW6.6级,宋治平等(2011)给出的震级值为Muk6.8级,类比该区第2孕育周期主震事件,我们认为后者的参数合理。
图2示出了该地震区第2孕育周期经误差修正后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根据西斯科舍海盆1944年11月21日MW6.3级地震发生前的CBS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1975年12月29日MS6.5级地震与1976年2月14日mb6.0(ML6.8)级地震的临界CBS值。基于秦四清等(2014c)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原则,判断1976年强震为主震事件。
根据以上分析,可定义西斯科舍海盆地震区为MW6.8级地震危险区。
图2 西斯科舍海盆地震区1944.11.21-1977.6.27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第2孕育周期)
(数据分析时选取ML≥4.0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图3示出了该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经误差修正后标志性地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可看出1995年1月3日德雷克海峡MW5.9级地震与2010年1月17日西斯科舍海盆MW6.3级地震,分别是第1锁固段在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的标志性事件。根据秦四清等(2014c)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原则,判断该区当前孕育周期存在第2锁固段,当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有更大地震发生。需指出的是,2012年1月14日德雷克海峡MW6.2级地震,是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发生的1次preshock事件。
截止到2015年9月9日,该地震区CBS监测值约为1.00E+08J1/2,已接近临界值1.07E+08J1/2。对该地震区未来震情预测结果如下:震级:MW6.5~6.8级;震中位置:南纬57.9°,西经65.1°;震源深度:10~40km;发震时间窗口:中期。预计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区还将发生MW5.6级左右的preshock事件。我们将跟踪该地震区地震活动性动态,期望对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窗口有更准确的判断。
图3 西斯科舍海盆地震区1980.2.5-2015.9.9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第3孕育周期)
(数据分析时选取ML≥4.0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敬请不要复制、转载与外传该博文,违者必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