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关注地震的人士,会注意到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群岛一带,强震与大震们像“下饺子”一样频发,今天一次M7.0级地震在所罗门又亮相了。这是为什么呢?
2015-07-18 02:27:33 (UTC)
M7.0 - 75km WNW of Lata, Solomon Islands
10.444°S 165.172°E depth=10.0 km (6.2 mi)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20002yaw#general_summary
这些地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地震区(图1C区),要回答上述问题,还得从该地震区经历了几个周期说起。
该地震区位于澳大利亚板块、菲律宾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该区曾发生ML≥8.2级地震9次,其中最大一次事件为1910年6月16日瓦努阿图群岛mb7.9(ML8.8)级地震。以下分析[1]表明,该地震区至少已经历1个完整的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2孕育周期。
图1 东南亚地区板间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第一周期:
图2示出了该地震区第1孕育周期巨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可看出1906年9月14日新不列颠海沟附近MW8.0级地震和1910年6月16日瓦努阿图群岛mb7.9级地震,分别是第1锁固段在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的标志性事件。根据我们对巨震震例的分析,认为1910年mb7.9级地震是一次主震事件,可定义该地震区为ML8.8级地震危险区。需指出的是,发生在瓦努阿图群岛的1910年11月9日mb7.5级地震、1911年11月22日mb7.3级地震和1912年8月6日mb7.3级地震是主震后的三次余震事件。1912年mb7.3级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第二锁固段已发生宏观破裂。
图2 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地震区1768.6.22-1912.8.6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7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第二周期:
图3示出了该地震区第2孕育周期巨震事件之间的力学联系。经误差修正,根据1919年5月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mb7.6级地震发生前的CBS值,可较准确地连续预测到1944年11月24日瓦努阿图群岛mb7.4级地震与1975年7月20日所罗门群岛mb7.5级地震的临界CBS值。计算表明,1975年mb7.5级地震释放能量(约为1.93E+17J)远小于其发震前该地震区积累能量(约为7.49E+18J),且考虑到该地震区为ML8.8级地震危险区,故我们判断该mb7.5级地震不是主震事件。该区当前孕育周期应存在第3锁固段,当其损伤累积至峰值强度点时,应有更大地震事件发生。
截止到2015年1月31日,该地震区CBS监测值约为4.89E+10J1/2,距临界值5.78E+10J1/2尚有一定距离。对该地震区未来震情预测结果如下:震级:MW8.5~8.8级;震中位置:图1中C区所示预测发震区域①或②;发震时间窗口:长期。预计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地震区还将发生不超过MW8.3级的preshock事件。我们将跟踪该地震区地震活动性动态,期望对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窗口有更准确的判断。
图3 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地震区1912.9.1-2015.1.3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L≥6.7级地震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为何该地震区强震与大震频发呢?因为该区主震事件尚未发生,处于加载状态,故锁固段将会持续破裂发生地震。又因到第三锁固段峰值强度点时,巨震震级大,相应的preshock事件“劲头”也大,故强震、大震们一直在疯闹。
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敬请不要复制、转载与外传该博文,违者必究!
参考
[1] 秦四清, 李培, 薛雷等.2015.环太平洋地震带巨震预测. 地球物理学进展,30(2): 540-558,doi: 10.6038/pg2015021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