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的提议可参见:
人大代表建议撤销国家地震局:预算40亿无法预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4lianghui/tianyian/detail_2014_03/04/34382409_0.shtml
新疆地震局的官方回应可参见:
以下黑色字是“回应”中的原话,蓝色字是我写的简评。
一、
3月4日,2014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先生通过媒体提前披露他的“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网上跟贴者众多。尽管无法阅知朱先生“5000多字”的建议全文,但从网上摘录其关键文字所表述的观点,笔者认为朱先生有寡闻之弊、有哗众取宠之嫌,作为人民之代表,出此提议要不得!
朱先生云,“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如果这作为一个关键命题,似乎透露出朱先生对“地震局”的工作职责的误解,也令人产生对朱先生科学素养的担忧。根据朱先生的命题,似乎还可以提出“医院治不了癌症,医院存在的必要性何在?”的建议。事实上,只要想了解地震局的人士,只要搜索一下中国地震局或各省级地震局的网站,就不难发现,地震预报是否是地震局唯一的工作。地震预报仅是地震局若干项职责中某一项工作任务中的一个部分。
地震局与医院的类比不靠谱,地震局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吃皇粮单位,而医院基本靠自己养活自己。
目前治愈癌症是世界性科学难题,虽然现在还未找到根治的高招,但在某些癌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已有显著性进展。这么多年了,地震部门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有神马进展吗?搞笑的是,这篇文章作者写的前后自相矛盾,自打耳光。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地震预报不是地震局唯一的工作,但绝对是地震局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这点不能否认吧。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地震局,叫“地震监测中心”或其它类似的名称好了。
二、
严格地说,朱先生“地震无法预报”的前提表述,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至少是不严谨的。从科学定义和法规界定,“地震预报”包括长期预报(十年尺度)、中期预报(两年尺度)、短期预报(三个月尺度)和临震预报(10日左右尺度)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预报赋有不同的服务内涵。国内外地震工作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地震长期预报和中期预报是有相当成功率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成功率相对要低,或很低,但并不能称之为“无法预报”。略举几例。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震前曾有过临震预报;1976年四川松潘7.1级大震前曾有临震预报;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前曾有临震预报;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期间有多次强震的临震预报。这些地震前,当地地震部门提出了分析意见,并有政府正式发布,采取了预防措施,极大减轻了人员伤亡损失。当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无论地震长期预报还是临震预报,都是很困难的,准确率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尤其临震预报成功率仅是个位数的百分比,亦即预报十几次可能才准确一次。这就是地震预报国际水平的现状。正因为地震预报现状如此,地震部门提请发布地震临震预报意见是极为谨慎的,要进行决策风险评估。
就算作者给出的这些震例是用“科学方法”“成功预报”的吧,这说明某些类型的强震可以预测预报。但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地震局的专家反复向公众宣称“地震无法预测”,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这不是自打耳光吗?小沈阳自然要问,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政府部门不能履行自己的主要职能,自然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
作者给出的几个例子都是上世纪的事儿,说明过去还能预测,到了21世纪,反而不能预测了,这不是大踏步退步了吗?医院对癌症的治疗水平在进步,而地震部门的水平在退步,一个不思进取、逐渐衰落的吃皇粮政府机构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吗?
三、
关于地震局多少钱用于地震预测方面的工作,朱先生的说法可能无视国情,片面取证,当然更不了解实际,是没有调查研究的。长期以来,吃饭财政是我国的基本财政预算体制。对一般公益性事业单位而言,工资、津贴、医保等人员性经费约占总预算经费的65%左右,公用经费占15%左右,专项业务费占20%左右。地震部门专项业务费主要用于包括地震预报工作在内主体业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和预报工作相关的监测预报工作经费约占专项业务经费的70%左右。应该说,地震部门大部分业务工作经费都是用于和地震预报相关工作方面的,是极为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可以按朱先生的建议取消地震局,国家就可以没有这笔支出,但如果地震工作还需要有人干,总不至于让人光干活不吃饭吧。如果朱先生不带着有色眼镜盯着地震局的话,多分析一些其他类似事业单位预算构成,大家用于行业主体专项业务经费所占总预算的比例是差异不大的。朱先生可以研究一下教育部门,分析一下各级教育机构用于具体教学的业务经费占总预算的比例,或许又能提出一个哗众的代表建议了。
关于经费不想多谈,但地震局的各级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县市局的人基本无所事事,多属于混饭吃的一帮闲人,这些人早该分流了。
四、
在此,简单和网友聊聊地震局做了哪些可能和你有关的事:
先说说地震局的地震监测吧。地震科学是一门基于实地观测的科学。观测需要设立台站,要观测到稳定可靠的数据,台站要建在人为干扰少的地方,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之地是最佳选择;台站的分布需要相对均匀,山岭沟壑、大漠深处,都有地震台的身影。在过去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地震台站建在哪里,地震局的人就工作到哪里。没有这些观测台站,没有这些地震局的人,就不能知道大大小小的已经发生的地震在何时、何地、多大。就不能获取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化学数据,用于可能的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局的人,尤其占地震局总人数近三分之一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每年365天,就像哨兵一样,分分秒秒都在为您站岗放哨。
关于地震速报。中国大陆每年要发生十几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人们可能有感的地震近千次。地震局有专门的工作机构,确保在震后最快的时间确定出地震参数,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这项工作也是不简单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时候,由于其时观测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局限性,震后数小时还定不出震中的具体位置,给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增加了难度。今非昔比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地震局现在已经可以在有感地震后几分钟内就发布出准确的地震参数,并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速报对抗震救灾决策、稳定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
关于地震预报。地震局的专家们根据工作任务职责,开展长期到短期不同类型的地震预报研究,尤其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报意见会通过国务院相关部门传递到相关地区政府,但具体意见是不向社会公开的。政府部门根据地震局的预测意见,会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震情跟踪、隐患排查、抗震加固、应急预案准备、救援物资储备、应急救援力量布局等等,这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负责态度,或许你并不知道这些,但和大家有关吧?
关于场地基本烈度。地震局的专家开展的一项称之为地震烈度区划工作,就是根据历史地震、地质考察、结构探测等工作,对全国范围任何地区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破坏烈度的预测研究结果。这个结果提供给建筑设计部门结构设计时参考。一般来说,按照当地基本烈度设防的建筑,可以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之一。
城镇地震小区划。前述地震烈度区划工作相对精度低一些,往往在局部地区场地地质条件是有差异的,这时通过进一步的测试勘察,可以给出更精细的区划结果,为城镇规划合理避让潜在地震危险性大的区域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国家规定,对一些超高、超大建筑、一定规模的商住小区、生命线工程、重要新建企业等开展相对小区划面向更具体对象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给出定址和设防意见。因此,请网友注意呀,在买房子时,要关注开发商是否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做了可以放心,没做的话,你就看着办吧。
水库大坝断层勘察。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种。水库一般建在山区,多位于城市上游,是否合适建水库、拟定坝址是否有断层通过,是需要地震局认真做工作的。坝址选不好的话,城市上游扣着的一大盆水,万一断层活动扯开大坝,后果不堪设想呀。地震局给出的否定建库意见和坝址迁移意见,水利部门是极为重视的。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大中城市,一般都分布有地震活动断层,这些断层在地表不易发现。21世纪以来,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点支持下,地震局陆续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基本查清了相关城市的断层分布。工作结果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设防依据。这项工作是极有价值的。有的城市否定了过去认为是活动的断层,释放了宝贵的土地;有的城市发现或准确定位了活动断层的分布位置,今后城市建设发展就要科学避让出一定的范围,这些地方只能作为公共绿地;当然也有不幸的,发现一些建筑就建在了地震活动断层上。对最后一个结果怎么办呢?请朱代表给政府提提有益的建议,这是正经的。
地震应急救援。不幸的地震灾害发生后,救灾的主体是部队及各类社会力量,地震局在干什么呢?可以说地震救灾最危险的地方都有地震局的专家在参与。建筑倒塌后如何施救、支撑、破拆,一般首先由地震局结构专家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钻进狭窄空隙进行勘察定位,提出实施方案,再行施救。
地震灾害评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开展科学考察评估,确定烈度分布范围,评估损失大小,为国家政府救灾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灾后恢复重建。地震局根据地震考察结果及场地地震安全评价,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想介绍的还有很多,就先打住吧。你觉得地震工作和你我有关吗?
这位作者说的这些事儿可以这样办:新成立地震监测中心,主要做监测、活断层探测、地质构造研究、仪器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保留约5000人的队伍;把安评、区划、建筑抗震、灾后重建等整合到住建部;地震科学研究分流到科研院所;抗震物资调配、救灾、救援全归民政部统一协调。这样与地震局职能相关的问题基本可以对口解决了。
改革自然会触动某些部门或某些人的利益,但不对一个暮气沉沉、不能履行主要职责的政府部门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行吗?纳税人的钱不是用来养闲人的,吃大锅饭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了。要通过改革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再啰嗦一句,现在处于预测研究阶段,从预测到预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俎代庖的事儿不能干。对这一点,圈内人士应有清醒地认识。
上世纪80-90年代,确有不少学者作地震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自从汶川地震后,问圈内的人你作哪方面研究?大多这样回答:我研究构造,我研究震源机制,我研究动力学响应……,但很少有人承认作地震预测研究,这说明了神马?答案你懂的。
据我所知,搞预测的某些少壮派人士跳槽了,对预测前景悲观失望,百姓们还能指望他们什么?谁都明白,对科研没激情,遇到困难就当逃兵的学者,能搞明白“地震”吗?
对这样的部门,这样的人才,元芳不得不问“您怎么看?”
注:本文仅是就事论事谈对人大代表提案和新疆地震局回应的个人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无他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