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接到一多年不见老兄的电话,他说回国来京开会,问我有木有时间晚上一块吃饭。我说好啊,晚上请你米西。
吃饭这事儿也怪我没有提前预定,因为俺常去的一家饭店包间基本不会全被预定,但昨天不巧,包间都被预定了。
只能在大堂吃饭了,没想到俺这位兄弟还带了一位朋友来,寒暄一阵落座点菜,边吃边聊天。
对俺老兄的朋友(简称NX),自然尊为上宾,谁知这位NX说话不着调,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阴阳八卦,无一不懂,无一不晓。下面是聊天的不完全纪录。
俺有点半开玩笑滴说: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还凑合吧,幸福的像花儿一样吧?
NX答:那当然了,好的很,住别墅,开宝马,发论文,作报告,别人请我都得提前预约。就说今天吧,不是你的老兄请我一起来,我今天能来吗?
俺心里想,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呢?真能装牛A他哥啊。
NX接着高声说到:我回国才2天,感觉很不适应,就说这北京吧,坐地铁的人都不知道排队,瞧这些人的素质。
俺心里想,你本事这么大,坐神马地铁,打个出租车也不难吧。嘿嘿,莫非此人是微服私访去体察民情?
俺提醒说:请说话小点声,咱这里是大堂,你看有些人望这边看呢。
俺问:您具体做啥研究,发了多少论文?
NX回答:我是做纳米材料的,纳米你懂不懂?
俺答:听说过,您就不要给俺科普了,俺不搞这个专业,继续说吧。
NX接着说:有50多篇SCI了,去年就发了5篇IF4.0以上的,你写了几篇?
俺答:比您差远了,看来得向您学习啊。
谁知NX更加得意忘形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科研差远了,许多教授几年写的SCI文章不如我一年写的多,高IF的SCI文章数量代表了科研能力。
听到这里,连一向好脾气的我都生气了,我站起来说:你还是中国人吗?起码你出生在中国吧?怎么出国几年,就数典忘宗了呢?还动不动中国人呢。文章是学者成果体现的载体,但论文数量多、影响因子高能代表其成果的价值大吗?学者的成就应看其成果价值,有没有解决一个科技难题。居里夫人的论文没有你多吧,但人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两获NB奖。请问,你发现了什么?提出过什么学说?解决了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说句不好听的话,你的工作也就是跟在洋人屁股后面,做点打杂的工作而已,值得你如此狂妄自大吗?
估计NX没想到俺一个挺和蔼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俺的老兄赶紧打圆场,说都没少喝,吃菜,谈点别的。
趁和老兄去卫生间的机会,我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说“抱歉,这个人特自恋,和他一起工作的国人都不怎么理他,洋人也大多讨厌他。”我说“你怎么带这样的人过来?”老兄说“我们是同事,这次开会一起过来的,没办法。”
吃完饭,俺上网百度了一把,查到了自恋狂(Narcissist)的概念: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认可的程度,自我认可程度比实际程度差,叫“自卑”;自我认可程度比实际程度稍大叫“自信”;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程度远高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叫“自恋”。
自恋狂的突出标志是自我标准和自我关注,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狭隘的自我身上,并且用自己认定的固定不变的标准要求周围的人和事。当周围的人和事符合他的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高兴或满足;而当周围的人或事不符合他们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抑制、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自恋是我们心灵发展过程中残留的儿童成份,它不仅会严重阻挠我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被一些心理治疗大师认定为一切心理疾病的总根源。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过,漫无节制的自恋是心理与心灵疾病的主要前兆,自恋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过度的自我关注。
如何摆脱自恋呢?
放弃单一的自我标准,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扩大自已的兴趣范围,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走出小小的自我,走向更大的社会。
http://baike.soso.com/v1706953.htm
看来,自恋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应早点去找心理医生看看。
遇到自恋狂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他,当他是空气好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