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评职称一般需要过两关,即资格审查和职称答辩。是否够资格,单位都有硬杠杠,诸如SCI论文数、主持国家项目级别及数量、获得奖励等。不够格的学者不能参加答辩会。
由于名额的限制,获得教授职称的竞争较为激烈。成果鹤立鸡群的学者,一般不会有争议,在竞争中容易获胜;成果平平的学者人数多,需要在矬子里拔将军,由于僧多粥少,在竞争中多数人被淘汰。
评不上教授职称的学者,往往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多以“不是自己技不如人,而是别人的关系硬”为托词替自己开托,更有甚者在博客上发文指责别人的诸多不公,其实大可不必。多数人评不上教授职称,得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或者说自己与别人的水平差不多,小荷的尖尖角没有露出来。
评不上教授职称怎么办?指责别人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且于事无补。积极的做法是埋头苦干,做出更多、更漂亮的成果让别人服气,职称问题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下面举个真实的例子,俺的一位朋友曾5次申请研究员职称,5次答辩都未通过,快50岁的人了,仍是副研。是他自己的硬条件不够吗?不是,看看他的科研成果就知道了:第一作者发表国际SCI/EI文章13篇,其它文章110多篇;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973项目2项,其它项目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项。这样的成果在高校早就评上教授了,但在科学院仍然评不上研究员。为啥评不上呢?一是竞争激烈;二是每次上会答辩,本人总有些紧张。
每次没通过,俺这位朋友也会难受两天,然后振作精神继续努力,他说“我要以更多、更好的成果说服评委”。对这种正能量的做法,值得提倡。跌倒了再爬起来,别人打不垮自己,能把自己打趴下起不来的只能是本人。
在竞争中沉沦的是弱者,而在竞争中崛起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