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地震预测、预报与预警的概念

已有 6050 次阅读 2013-2-21 17:44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

据说,有些童鞋们搞不清地震预测、预报与预警的概念,俺就在这里码些字科普一下,希望对这些童鞋们有所帮助。

地震预测、预报属于地震发生前给出时空强三要素的做法;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http://baike.baidu.com/view/1663522.htm

1、        地震预测与预报的涵义

预测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是科学工作者干的事儿;预报是确认预测结果可靠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媒体把震情(三要素)告知社会,并采取相应的【非隐性】抗震减灾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一条规定: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地震预测或预报结果能随便向社会发布吗?

预测或预报结果都不能随便向社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除发表本人或者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这句话是说,个人和单位可以发表长期、中期地震预测研究成果,但无权向社会发布短临预测(报)意见。

再参考云南省地震局的解读:【为区别由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地震预测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针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个要素,做出的趋势预测意见。科学的地震预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基础。除用于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发表外,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http://www.eqyn.com/manage/html/ff808181126bebda01126bec4dd00001/_content/13_05/21/1369100725285.html

应明白:在学术圈,个人和单位可以发表长、中、短、临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在非学术圈(社会),个人和单位可以发表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长期或中期地震预测研究成果,但短临预报必须由政府发布。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5/527/528/20120216093821109166053/index.html

 

3、        地震预报与强震预测(预报)

不是任何量级的地震都能预测,可以说地震能否预测之争是伪命题,因为中小地震一般为随机事件,难以预测;而强震、巨震事件,尤其是主震事件,演化有其规律性。岩石破裂过程力学试验表明的破裂时空有序性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强震(尤其是7.0级以上大震)、巨震对人类危害极大,预测问题必须解决。

过去地震部门习惯叫地震预报,这不是一个严格的说法。一般中小地震事件多为随机事件,对随机事件,除非是神仙,难以做出预测或预报。我们称之为强震预测或预报,则比较严谨。每个地震区能预测的最小震级是多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每个地震区的岩性与构造情况不同。

只有科学家对强震四要素(包括震源深度)的预测有了充分把握,政府(政治家)才敢于拍板做出预报。何时有了“充分把握”,得起码达到【天气预报】的水平吧。

4、        地震预警

可参见博文:

不要寄厚望于地震预警系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1957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63856.html

上一篇:云南普洱4.8级地震,代表神马意思?
下一篇:关注大同——张家口间3.3级和广东河源4.8级地震
收藏 IP: 223.72.182.*| 热度|

9 陈安 吕喆 苏德辰 吴晓娲 许冲 祁生文 孙强 徐晓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