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发表Top 10 SCI论文的秘籍 精选

已有 11543 次阅读 2013-1-22 20:35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Top, SCI论文, 秘籍, 成果价值

在科学网,有人以发表的SCI论文进入Top 100为荣,还洋洋得意。介个嘛,不算啥,俺身边的同事们写的论文不但进入了Top 10,也有几个人进入了Top 1。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Number One 啊,牛叉大了去了。

有一次,和牛叉们闲聊时,TA们分别谈到了一些类似诀窍的东东,俺总结归纳后,写就这篇博文。既然是秘籍嘛,一般人俺都不告诉TA,因为科学网上的童鞋们是二般人,就说说吧,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啊,别人可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啊。

秘籍1:发表综述性文章

在专业杂志发表综述性的文章,这个引用率比较高。你想啊,这个文章发表后,别人写Paper 打算向该杂志投稿时,在Introduction部分得引用之,否则审稿人会说你“对研究现状了解不清楚”,在修改稿中得加入那个文献。即使审稿人忽略了不提,主编也不会放过给杂志争脸的机会,必须让你再次修改,你如不是糊涂人,就应该明白审稿人或主编的“暗示”了。好了,明白了,照此修改后文章就被接收发表了。久而久之,那篇综述性文章就Number N了。

秘籍2:写基础数据性文章

现在学科越来越细化,专业杂志越来越多。在专业杂志上,多发表基础数据的文章,这样若别人提出一个新东东,得用你的数据验证或检验之,就得引用你发表的文章。

如果你的数据是独一份的(其他国家没有样品来源、没有测试数据,如我国的黄土、青藏高原特有的构造及不同年代的岩石),那就更好了,用不了5年,你发表的基础数据文章引用不超过上千次才怪。

小贴士【1】:测数据、做实验、搞观测的容易发表SCI论文,但不要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也不要一步留神成了洋人的高级打工仔[1]。数据只是我们创立理论、原理、学说的证据,有些数据还是不要随便发表为好,不要被“聪明”的洋人利用。等科研积累到一定程度,要用新理论、新原理、新学说征服包括洋人在内的人,而不是仅用作为研究基础的数据发表文章,这或许是“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灵魂所在。

秘籍3跟踪热点

当某人发表了一篇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热点或新方向的(如当年的超导、纳米等)文章(第一时间,属于纵向突破)后,你得有灵敏的嗅觉和意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得赶紧抓住。抓紧时间,夜以继日的做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出来后,赶紧在“第二时间”投稿发表,若在“第三时间”发表就稍晚了。“第二时间”发表的文章,虽属横向发展的成果,也有较高的引用率,若赶在“第二时间”的上半场亮相,几年后也能进入引用的Top M

俺总结的秘籍就这些吧,其它的请童鞋们补充。

小贴士【2:据不完全统计,得NB奖的牛人们,其成名作很少在奶车(Nature)或萨斯(Science )上发表,在文章发表后短期内很少有人引用,即使引用,也多是负面的,以批评为主,也几乎没进入过啥“掏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的价值才显现出来,文章被后来人称为可载入史册的大作,人也才不止是人名,而是科学伟人。

TOP N能代表啥?童鞋们明白了吧。科研成果是由其水平和价值说了算,不是杂志的级别、影响因子或引用率说了算。再者,某杂志的影响因子高,能表示你发表文章的影响率大吗?即使看引用率,也得看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得看是“自己人”引用还是“外人”引用。

 

参考

1】秦四清,在何种杂志发表文章只是自己的喜好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55567.html

上一篇:中科院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已进行试点工作
下一篇:今天发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的5.1级地震,又被俺言中了
收藏 IP: 118.186.82.*| 热度|

32 许培扬 吴浩宇 吕喆 陆俊茜 高建国 平文丽 杨正瓴 刘淼 刘立 吴明火 王善勇 李天成 张红旗 付宁 吕洪波 苏光松 李土荣 蔡庆华 李宇斌 刘天亮 王启云 朱志敏 任胜利 傅蕴德 林静 马兆武 aichengzhang zhanghuatian wgq3867 austr007 yunmu cooooldo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