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科学网上关于Tenure的话题又热闹起来,讨论的如火如荼。俺对此类讨论不感兴趣,也不想参与其中。但俺对Tenure制的精神比较欣赏,从俞强的博文[1]《什么是Tenure?了解了再评论》,了解到Tenure制的精神:
从美国Tenure的历史和争论可以看到美国坚持Tenure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术自由,是为了保证学者能自由地开展超常规思维的学术研究和自由发表离经叛道的学术观点。(Academic tenure is primarily intended to guarantee the right to academic freedom: it protect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en they dissent from prevailing opinion, openly disagree with authorities of any sort, or spend time on unfashionable topics.)(Wiki语)。保护学术自由、鼓励学术探索,才是Tenure制的初衷和精神。为了学者、教授能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由地研究、探索和发表观点,需要给教授以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这就是Tenure的目的。
学术研究需要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让科研人员的潜能充分施展出来,才有可能实现另类思维的灵光闪现,做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
中科院自实施创新工程以来,已不再对个人进行考核,而是对学科组进行考核。下面的介绍以我所为例,其它以搞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所估计大同小异。
我所自开始“创新2020”以来,学科组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探索及研究群体四类。研究群体由多个学科组组成,其任务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攻关与集成研究。原始创新探索学科组根据对学科发展的前瞻考虑而设立,其目的是为原始创新研究工作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从事基础研究、开展新学科方向探索的研究人员可申请成立这一类学科组。
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组,学科组固定人员一般不少于4人,5年考核一次,考核基本要求是:承担院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发表国际SCI论文或获得发明专利、完成研究生培养。要评为优秀学科组,还要获得国家级奖励或研究成果要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群体,实行整体考核,研究群体被认定组建后,其任期考核自动为合格,但在聘期结束前需向所汇报聘期研究工作进展,经审查确定是否为优秀。目前我所有创新群体3个,由19个学科组77人组成。
原始创新探索学科组,聘任期间不再以定量指标对其考核,但学科组长需在聘期结束前需向所汇报聘期研究工作进展,经审查确定是否为合格或优秀。目前我所的原始创新探索学科组,只有俺任组长的“强震孕育机制与预测”1个学科组,无组员,俺是光杆司令。
包括研究群体及原始创新探索学科组,有78人不再量化考核,约占我所研究人员的1/3。这样,研究所给约1/3人员的科研人员创造了自由宽松的环境,体现了“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深刻内涵,可使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静心从事科学研究,有可能解决某些重大科技难题。
我所虽没搞“教授终身制”(Tenure),但目前实施的对部分科研人员的考核制,真正体现了Tenure制的精神,值得赞赏和推广。
依我看,我国科教界迫切需要的并不是神马Tenure制,而是Tenure制的精神理念。
参考
[1] 俞强,《什么是Tenure?了解了再评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6037-64634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