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地看,松潘、平武地震成功预报的主要依据,如作为年度会商和中期趋势预测依据的中强震群、空区、条带等地震活动图象变化,b值与波速比;长水准与短水准观测到的形变异常;地下水位变化、氡含量、视电阻率、地应力、以及地电流等趋势异常;干旱与箭竹开花,熊猫死亡等。作为短期与短临预报依据的三起三落的宏观异常;台站与群测点观测的地电、地磁、地应力的大幅度变化;尤其是在预测发震时间上起过决定性作用的地磁低电位移、地磁日变形态畸变,与姑咱台水氡突跳都是至今各类会商经常涉及的内容。(节选自:http://qun.51.com/e86/topic.php?pid=2614)
对比时隔近32年且相距不到200km发生的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震前观测异常相对丰富(松潘—平武地震)与偏少(汶川地震)的巨大反差现象[1],松潘—平武地震前大量宏观异常现象相对集中出现在发生汶川地震的龙门山中南段,但在汶川地震前上报和收集到的宏观异常现象却较稀少,如此强烈的反差对比意味着什么?松潘—平武地震异常对32年后发生的汶川Mw7.9级地震是否具有指示意义?
本文着重谈谈后一个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1976年的松潘—平武双震震群事件是第二锁固段的临界破坏始点,即第二锁固段的变形膨胀点,由于其在加速破裂后还未到达峰值强度点,之后必有更大的事件发生。根据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2],预测的汶川大震震级为7.8级,发震时间为2008年4月11日,为汶川大震前1个月,震中位置在绵竹附近。
简而言之,尽管汶川大震是其孕震区内长期能量积累的结果,但导致其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1976年的松潘—平武双震事件,该7.2级双震事件是引发汶川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上述分析说明,松潘—平武地震和汶川地震属于同一个锁固体,只是松潘—平武地震属于锁固体在膨胀点处的事件,而汶川地震属于锁固体在强度峰值点处的事件。松潘—平武地震异常对汶川地震具有指示意义,至少指明了后者强震的发生地点。
参考
[1]陈棋福,汶川地震引发的中国地震预报探讨,第四纪研究,2010,Vol.30,No.4,721-734.
[2] 秦四清, 薛雷, 徐锡伟等.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w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地球物理学报, 2010,V53(11): 2639-26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