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震四要素,包括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发震时间范围,需根据地震活动性或宏观异常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追踪,以逐渐逼近真实情况。
根据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依据震群的位置已大致可以确定未来强震的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但如果当前监测值距临界值较远,更准确的震中与震源深度定位可根据以后较大事件的位置,尤其是距临界值较近时较大事件的位置进行。
根据孕震时空范围内累积的能量可估计锁固段到达峰值强度点时的强震震级。如果当前监测值距临界值较远,震级的预测值会比实际值较高,故对震级的准确预测也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进行动态追踪。
准确的发震时间预测是很困难的。有些地震区距临界点较远,但在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事件后,可迅速逼近临界点,可从原来的“中期预测”变为“短临预测”。故对发震时间范围的预测也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进行动态追踪。
一般而言,对距板块边界不远的地震区,达到临界点时可在短时间内发震;而对远离板块边界的地震区,达到临界点时可延迟几个月、甚至1~2年后才发震。再者,临界值的准确性还与监测数据(地震目录中的震级)的精度有关。
所以,强震四要素预测中,发震时间范围的预测是最困难的。需根据我们的方法、临震前有无标志性前震事件、宏观异常情况等综合判定。
根据我们的方法判定临近或到达临界点时,才可以相信宏观异常(如动物异常)的出现是大地震的前兆。远离临界点时,宏观异常即使出现,也不足为信。
根据对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动态追踪的结果,我们会对以前博文中的强震预测四要素结果做出某些修正,并随时予以公布,以不给某些“别有用心”或“吹毛求疵”的人“恶语中伤”本人的机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