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会议主席之一戚承志教授的邀请,我今天在“第十届中俄矿山深部岩石力学高层论坛”上,做了《地震物理预测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学术报告。戚教授是岩石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大拿,常有奇思妙想,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他听过两次我做的有关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报告,对我们的工作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还常给予我精神鼓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之一。
受全球疫情影响,此次会议通过Zoom云视频会议平台进行。大家跨越时空,相聚云端,聚焦于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各抒己见,学术气氛浓郁。说心里话,我不大喜欢云交流,这是因为缺乏现场那样和听众互动的良好氛围,故难以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这次会议有两个特色可供借鉴:(1)交流语言可选用汉语、俄语和英语中的任一种;(2)现场有同声翻译供与会人员选择使用。是啊,即使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也应把汉语作为交流语言之一,因为汉语是国人的母语,用母语交流自然能更好地表达思想。老外听不懂怎么办?借助同声翻译可也。其实,如果老外真对某国人的工作感兴趣,可通过看其英文论文了解,或通过海外赤子讲解整明白,或直接找本人交流。我认为,在网络通讯、人工翻译、机器翻译日益发达的今天,任何层次的中外学者交流都不是事儿,但前提是你得有真货。
以前在线下交流前,我先把PPT做好,然后组织语言,且记住每张片子讲什么,不写讲稿。然而,因怕线上交流时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我写好讲稿备用,但演讲时从未用过。
对今天我做的报告,自感满意——入状态、有激情、表达清,但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有朋友认为,我在2012年青岛第九届工程地质大会上所做的地震预测学术报告,精彩绝伦,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不过,我觉得在2016年成都第十届工程地质大会上,做的大地震物理机制学术报告,集逻辑性、故事性、激情、自信、清晰流畅的表达为一体,是最好的一次。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今天讲完后,几位网友给我发来了信息:秦老师报告很精彩,每次倾听都受益匪浅;如果组委会给您的报告时间再多些,就更过瘾了;思路独特,意境高远,讲解清楚,深受触动。这些鼓励将激励我们不断深化锁固段破裂行为研究,以攻克标志性地震的中短预测难题。
感谢戚承志教授的邀请和组委会的安排,感谢会务组人员的辛勤付出。
相关:
2021年首次学术报告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884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