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指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恢复到平常状态。这一天,人们习惯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以表达驱走“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愿望。
“五穷”源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送穷文》。在我看来,不少科研人员也面临着“五穷”的窘境,亟需驱走之以相应的“五富”充盈。
过去的科学大师之所以做出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独立深邃且鲜受外界影响的思考;然而,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便捷,几乎每位科研人员的思想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可导致其独立深度思考的能力断崖式下降。为什么诸多学科多年没有重要的实质性突破?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或就在于此。由此而论,我们面临着“智穷”的挑战,要改变此,唯有重拾独立深度思考这一法宝,才能让智慧之光照亮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奥秘。
衡量某科研人员成就的砝码,是看其突破或解决了什么样的难题,提出了什么样的靠谱原理/理论。如果其解决了前人无计可施的难题,提出了可载入史册的科学理论,可认为此人有真学问。否则,哪怕其著作等身、满腹经纶,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乃庸才耳。在长期浮躁的环境下,我国诸多科研人员面临着“学穷”的挑战。要改变之,须以好奇心而非功利心驱动,才能静心格物致知以穷其理做出卓越成果,成就真学问。荀子说:“百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前SCI时代,我国老一辈科研人员倡导以“甘坐板凳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之态度做学问;而之后,几乎是以追求多快好省地发表SCI论文从而获得名利为目的。是啊,前者良好的科研文化为诸多卓越成果(如两弹一星、牛胰岛素、青蒿素、杂交水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而后者颓废的科研文化仅催生了一大批鸡肋成果和文章写手。鉴于此,须回归科研之初心,才能改变目前“文穷”导致的不利局面。
在目前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科研人员的首要使命是攻坚克难,即建立原创科学理论,攻克卡脖子技术。在攻坚克难的征途上,需要忍受物质上的清贫,精神上的寂寞,才可能登上峰顶享受一览众山小的美妙。这样的科研人员,即使努力了未能成功,仍值得后人尊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做跟风科研还是原创科研,是相当元帅还是士兵,是想留一时虚名还是一生英名,自己选择的道路决定了最终结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科研人员要多和睿智、幽默、正直的人士交流,才可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学术奖赏力,从而少走弯路做出重要成果。然而,在长期“圈子文化”的熏陶下,不少科研人员热衷于“拜码头”拉关系以此争名利,根本不看结交对象是否有真才实学。显然,这种江湖气的“圈子文化”既败坏了学界风气,更严重侵蚀着业内士气,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今天是正月初五,愿大家驱走“五穷”迎来“五富”,以使明天更美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