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学界应推崇“研质”而非“颜值” 精选

已有 12336 次阅读 2020-6-2 11:11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颜值, 研质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貌似颜值比能力更重要。例如,相亲首看脸蛋,而不是内在;看娱乐新闻,“小鲜肉/小鲜花”们的八卦占据着头条;有些公司招聘员工,长得漂亮的就会有特别的优先。呵呵,好多人就是这么喜欢肤浅。

人们对颜值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纯属本末倒置。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人们内在的贫瘠,企图用高颜值来掩饰自己;二是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使得人无法静下心来去发现真正的美丽而着眼于表面的浮华。其实,对人生而言,颜值只是一个暂时的跳板,唯有能力才能决定人生的高度。

大家晓得,研究者是以成果的价值论英雄滴,谁要说以颜值论英雄,简直是搞笑。譬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颜值几乎为零且身有残疾,但为人类认识星空做出了巨大贡献;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虽长相英俊,但因学术造假被判缓刑。

虽然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大环境影响下,学界也未能脱俗患上了“颜值至上”病。这个病以论文“颜值”(论文相关指标,如刊物影响因子、被引次数、ESI排名等)作为衡量“研质”(研究质量或成果价值)的指示器,即高“颜值”等同于高“研质”、低“颜值”等同于低“研质”;研究者只要发表了高“颜值”论文,其就被认为是高端人才。呵呵,谁若认为这样的做法靠谱,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既得利益者。

要比论文“颜值”,得让高琨、屠呦呦、田中耕一、中村修二等诸多诺奖得主情何以堪呀,肯定不少“青椒”能秒灭这些人;要说CNS刊物发表的都是高大上成果,那为何其刊登的不少论文会撤稿呀,为何诸多成果经不起时间检验呀。这均有力地说明,以论文“颜值至上”为“研质至上”极不正经,乃自欺欺人耳。关于此,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了让论文更容易被知名刊物接收而做的研究,绝不会是很好的工作。我认为发表在《细胞》《自然》和《科学》上的工作未必就是好研究,倒是被《细胞》《自然》和《科学》拒绝的时候,你的研究或许才是真正一流的工作。”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也曾说:“好在有一点对我们有利,那就是真正中国原创的东西想在国外大刊上发表几乎不可能,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各科研院所奉行论文“颜值至上”的金科玉律,那么实施效果怎样呢?大家知道,我国成为了SCI论文大国但不是科技强国,除了在基础科研设施建设方面有些许靓点外,在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科学原理、定律等方面几无建树,在卡脖子技术方面仍受制于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结果表明,奉行论文“颜值至上”这种“只看广告不看疗效”的做法对国家科技发展并未起到预期作用,早就该痛下决心改革啦。

我国学界之所以长期推崇论文“颜值至上”,本质上是因为对自己的学术极度不自信。在不自信的情况下,势必会以“颜值”冒充“研质”为科研成果背书。是啊,跪太久,自卑太久,就站不起来了。目睹此,忍不住吼一嗓子:站直啰,别趴下!

幸好,国家层面已意识到症结所在,近些年连续出台了多部极具针对性的科研导向新政。在此,我衷心希望各科研院所要把其落到实处,以在学界形成“研质至上”的良好氛围,以激励更多的研究者静心攻坚克难,从而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质性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36074.html

上一篇:勇攀科学高峰
下一篇:地震产生机制学说的统一
收藏 IP: 59.109.152.*| 热度|

57 胡绍鸣 刘良桂 刘立 郑永军 王安良 姚远 吴晓娲 熊建华 卜令泽 黄永义 曾杰 李东风 王庆浩 杨正瓴 吕洪波 帅凌鹰 胡爱国 陈南晖 张启峰 陈波 杨顺华 吴斌 刘浔江 李科 李丽莉 张丰 晏成和 杨金波 谭平连 鲍海飞 黄玉源 檀成龙 徐冉成 武夷山 秦晓鹏 高友鹤 秧茂盛 彭美勋 周忠浩 孙志鸿 苏德辰 陈兵 任文龙 代恒伟 李陶 张国宏 章雨旭 姚伟 王恪铭 李士成 信忠保 姜春林 徐耀 唐小卿 范振英 邹德虎 李志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