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CNS杂志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已有 23436 次阅读 2017-7-16 10:48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价值, CNS杂志

不少老同志应能记得,文革期间,在林副主席“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的蛊惑下,吃瓜群众们被忽悠了,毛主席被捧上了神坛。然而,人毕竟是人,某些人可以是伟人,但不可能是救世主。文革结束后,造神运动也随之烟消云散。

当前的学术界,不少人对在CNS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顶礼膜拜,认为这些论文都是顶尖成果,甚至是诺奖级成果,在不少人的眼里CNS论文就是“大神”。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与学术界的造神运动密切相关。不少国家,尤其是我国,认为CNS论文是“真理”的化身,在其上发表论文,不但金票大大的有,而且还能走捷径获得诸如杰青、院士等帽子。如此,自然让不少人趋之若鹜,导致这些杂志的投稿量剧增,相应的论文发表难度越来越大,“大神”的地位亦水涨船高。

那么,CNS杂志是什么样的杂志呢?在其上发表的论文真的代表“高大上”么?

有人说,CNS杂志是高级科普杂志,重大原创性工作很难第一时间在其上发表。例如,戴先生【1】指出nature出版社的论文,集中在武排第二以后和热点中的工作,一个领域的突破性的前几篇论文基本上没有可能发表。只有经过了前期的几篇工作,科学界认识到了某个领域的重要性,很多课题组包括大牛的课题组开始介入,这个时候,nature出版社的编辑们才能注意到,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投稿,通过评审以后才能发表。并且,这样的工作往往导致很高的引用率。

最近,《Nature》【2】也不打自招,承认“论文在CNS杂志发表后很快就给予奖励是不够审慎的,毕竟论文刚发表还没有经过验证。”大家晓得,没有经过实证检验的可能是莫须有的东东,是一种可能成立的观点,难以认为是科学,而只有经过实证检验的认识才能称之为科学。所以说,不能认为CNS论文是“真理”的化身,其与认识的客观性不能划等号。

俺读过在N/S杂志上发表的大多数地震学文章,由于作者在科研视野、科学素养、对问题本身洞察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文章的结论错误。例如“台风触发地震”、“现在的地震是历史大地震的余震”等未得到震例的支持,完全是一叶障目的笑话。这样的文章不但不会促进对地震的理解,反而会误人子弟。

如果留意下,还可以看到,不少CNS论文的结论都带有“或”,即不能确定结论的正确性。俺晓得,在搞不明白某种自然现象的演化规律前,确实一切皆有可能。既然如此,这样的论文可能很有趣,可能很吸引眼球,但与科研的真谛——结论的正确性无关。此外,还经常看到CNS论文的结论中常强调“该研究对揭示XX机理可能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如果连正确与否都不知道,这种话也就是无足轻重的扯淡!

在俺看来,杂志仅是记载某项研究结果的载体,某项研究能不能推动科技进步仅与结果的正确性和意义大小有关,而与发表在什么样的杂志关系不大,尤其是在网络检索如此发达的今天。屠奶奶的初始原创性青蒿素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照样拿诺奖,而很多学者发表的CNS文,大部分注定将是昙花一现,像沙子一样无声无息沉入海底。

现在是该把CNS杂志拉下神坛的时候了,让科研评价趋于理性是阻止学术界浮躁的灵丹妙药!

参考

【1】我看nature及其子刊:爷玩的只是哗众取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578648.html

2Don’t pay prizes for published science

http://www.nature.com/news/don-t-pay-prizes-for-published-science-1.22275?WT.ec_id=NATURE-20170713&spMailingID=54477173&spUserID=MjM3NTkwNTQ2NzcxS0&spJobID=1201858239&spReportId=MTIwMTg1ODIzOQS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66598.html

上一篇:断层破裂长度预测新模型
下一篇:科曼多尔群岛地区7.7级地震是啥东东?
收藏 IP: 110.19.183.*| 热度|

21 李满枝 杨正瓴 张士宏 王从彦 王媛媛 侯沉 徐耀 邱趖 吴斌 蔡宁 张勇斌 吕洪波 李剑超 蔡志全 吕喆 张磊 belsci ressci updayday xlsd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