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Fanfan (VIII)
貌似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没有在家歇过周末、没有带凡凡去公园、没有陪丽丽出门溜达溜达了。恍惚之间凡凡又成长了一个月,看到她获得新的技能、言语、动作,我们会很欣慰,会为之而觉得神奇。前几天陪凡凡看了看她的出生、两个月大来到北京、三个月时翻身、还有后面坐立、吃饭的相片,她竟然知道那个胖乎乎的小孩儿就是她自己。这种感觉和照镜子不同,和回忆自己的过去不同,到是有种另一个自我的感觉:她是我,但不是现在的我,是另一个较小的我。
这个月凡凡发烧一次,感冒一次,大概折腾十天左右吧,看着孩子过于安静、无精打采,大人们的心情也会随之低沉,都想为她做点什么,可是最终和病毒、感冒抵抗的还是她自己。可能是职业病的原因,我的内心总是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和其他生物不断竞争的过程,其中包括人类:小的时候需要获得免疫力,需要她体内的各种细胞识别新的病原,这个过程就伴随着发烧、发炎、感冒等过程。我小的时候起过水痘、好像牙也很疼过,但是儿时的忍受能力比如今要强,那个时候最多就是哭,不会有太多的担心,一个是自己那时无知,再一个孩子的再生能力要远远强于成人。所以我的印象中日常的发烧、感冒实在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温度过高时做好护理就行,三天左右孩子自然会恢复。话虽如此,那几天的过的很慢,确实让人揪心、纠结。好在高烧几天后温度降了下来,又可以看到凡凡在屋子里乱跑,又能听到她不间断的呼喊、叫唤。
这几天竟然能看到她自己坐在阳台,和姥姥一起看书,一本一本的拿过来,一页一页的翻阅,从前她看书是一本一本的看,翻开一下就说看完了。如今竟然有节奏的看着书中的图案,有时也能支出里面的汉子代表什么。而且还有自己喜欢的书目,比如Peter Cat、小黄鸭、食物和动物等。这让我想起她当时能准确地叫出象棋中的名字:最喜欢的炮(因为她知道炮是怎么用的,知道炮弹出去之后有抛物线的轨迹,知道“呼——啪!”)、兵和卒(黑红双方最多、经常见到)、马(她的动物卡片中有各种各样的马、野马、斑马、海马、河马等)、士(结构最为简单)、车、相和象、将和帅(这些应该记住了大致笔画、形状,因为她分不清上下)。很神奇,我们用铅笔贴描出字体的一半、或是模糊的字,她也能准确的认出来。一本书反复看几次后她也就想看了,每天只要说讲故事、看书,她总是优先的把看过的图书拿过来,争着吵着要看。前两天我让她自己讲,虽说对故事做了许多“改编”,但大致还是连贯,相关的。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她竟然知道“白色”、“红色”、“蓝色”和“棕色”这些汉字是哪几个,很多时候她会说“不知道”、“这个我不认识”、“这个宝宝……也不知道”,我想是时候陪她玩汉字的游戏了。
我很兴奋,因为这是相当之大的一个工程,一旦开始,一辈子也不会停下,这也是相当考验“老师”能力的一件事。我不清楚是否时机真的合适,试一试也无妨。也是上个星期的事,她看到了一连串圣诞节中的驯鹿,没有从1开始数,竟然自己讲出了“one, two,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跟着讲能到twelve),我才意识到,原来平时她是有听我说的,只是在心中默念而已,她是有注意如何发音的。丈母娘坚持小的时候多教教她英文,可问题是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她呢?所以我从来不主动教她这是啥,若是以后不伦不类就麻烦了。在玩的时候偶尔用英语代替了一些汉字,不久之后发现她对英文并不反对,反正中文和英文对于她而言都是新鲜事物。顺其自然吧,为何一定要以为中英文在一起就学不好呢?我们学不会,不代表孩子学不会;我们容易混淆,不代表孩子会搞混;我们觉得困难,不代表孩子也觉得难。简单的例子就是美籍华裔的孩子,还有讲粤语、方言的朋友,虽说有一些人无法很自然的转换普通话和英文、粤语或方言,可是我只在意那些能自然转换的朋友,他们真的厉害!学习确实有一些技巧,但一个人的成长有太多的不确定,我不愿意相信自己就一定比别人差,何况我们都有各自的世界,而且相信anything is possible。
一般情况下凡凡都是和妈妈一起睡,我呢也不和她计较,多和妈妈在一起开心也很好,这样妈妈会很开心。可问题是我可不希望她总惹妈妈生气,这样大家都不好过呀!(哈哈哈,实事求是)有一天凡凡晚上好像看到了窗外的灯光在屋里的投影,突然间爬到我的身边,紧紧的抱着我的脖子。就在这两秒钟的时间,我觉得她好像是看到了什么让她害怕的图案,我也跟着紧张了一下,可瞬间就觉得小宝宝很可怜,她需要一个安全的、结实的怀抱,就像她的妈妈有时也需要我一样。说实在的,当时我真的感觉自己挺幸福的,老婆在身边睡着,宝宝在怀里躺着,还有一双小手不愿意松开,紧紧的搂着脖子,她的小脸蛋还要紧紧的贴着我的脸颊,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安全的。我想我小的时候一定也这样抱过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他们一定也会为此而感觉到幸福,看着我小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倾其所有来抚育我成长的动力。是的,小孩子不会主动地努力去表现什么,可是如此真实的举动却足以让你了解的她的需求,并且让你也可以做到为之付出一切。那天晚上我很久没有睡,几次想推开她的小手,让他好好睡觉,可凡凡也没有睡实,总是在我稍有动作的时候又紧紧的靠过来,最后我也就这样睡了。早上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床沿边,只要凡凡再拱一下我就会掉在地上。
现在下班回家按门铃,凡凡不会立刻开门,先要询问一下是谁啊(其实她知道是谁,有时自己就回答了是妈妈、是爸爸),听见妈妈的声音才会爽快的把门打开,喊着“妈妈回来了呀,爸爸呢?”,看到我在门后也会喊着“爸爸也回来了”。现在有需求的时候不会全部用哭声或呼喊代替,她到时学会了“请求”:爸爸和宝宝一起玩吧、妈妈和宝宝一起出去溜达溜达吧、姥姥过来给我洗澡吧。不过有时也很强硬:妈妈快来!快过来!爸爸,宝宝要哗哗(言外之意,赶紧去拿小马桶)。有时还带着眼神,生气、着急、伤心,这也就理解我们在画简笔笑脸时她能说准每一个图案代表的表情,也仅仅是表情而已吧,估计她不太理解是何心情。凡凡还是那样喜欢出去溜达,只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还是不习惯,不会分享,好在不那么霸道,这也是我们没有做好,要是多带她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会好一些。
凡凡吃饭也比以前有模有样了,也有一些偏好,偶尔也要点餐。不过很多时候还是不按时吃饭,剩下最后几罐奶粉也不怎么爱喝。面条比较和她的口味,吃的时候可以玩耍嘛,一根一根的吸进嘴里她觉得很好玩,吃饭的时候也要妈妈一口,她吃一口,有时要每个人都分一口才到她(其实她就是拖延时间,不想吃饭)。现在使用筷子更顺,大人的筷子、大人的手势,她都可以很好的模仿,吃饭的时候拖着一个大碗放到嘴边,看起来吃的很香,其实她根本吃不到里面的饭菜,只是意思意思。这也是进步啊,有时筷子没拿好,还可以敲敲桌子对齐,碗没有拿好好可以放下从来。看着她不紧不慢的样子我就觉得可爱,着急的时候就发飙了:筷子一扔,碗也不拿了,一脸着急的表情,喊着怎么吃不到,怎么那不好。这个时候也好办,弄一根蒜苔、一个木耳啥的,注意力转移之后再重来就行。那天我买了一条鲈鱼,回家给凡凡看,她竟然不害怕,还用手指着小鱼的舌头、眼睛,她可能不知道这是一条死鱼,小手只是轻轻的抚摸鱼儿的嘴,却不敢伸进去,唯恐小鱼把嘴合上,咬住她的小手。她捧着那条两斤左右的鱼一边念叨真大,一边念叨真滑,还没有小手和小脚(鱼鳍),没穿衣服。看看肚子里面的鱼泡,她觉得很有意思,鱼儿肚子里有泡泡,大泡泡。看着她拿鱼的样子,我想到了家里贴的年画:福娃送礼(鲤),年年有余(鱼)。(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贴切)
凡凡还是那么喜欢玩水,洗洗小衣服,看来日后需要单独弄一个水龙头能够让她自己打开。小P孩竟然知道洗手的时候水流要小,洗衣服的时候接够水要关阀门,她自己玩耍的时间比以前要长,现在搭建的积木要比以前高、大、整齐,有时还会自己念叨一些故事,我也听不清在说啥,有些时候还会故意重复一次给我听,就担心我这“老头”听不懂。凡凡喜欢进厨房看我做饭,虽说不正规,她也知道刀可以切菜(还记得奶奶的手是怎么切的呢,疼啊!),土豆需要削皮,鸡蛋可以用水煮熟,米饭只要按下电饭煲那个键子就OK,她也害怕火,但是喜欢听热油爆锅的响声,知道需要开抽油烟机。上次我们好多人在家里包饺子,凡凡可是高兴了,自己抢着擀面杖就开始擀皮,教教她怎么用之后还知道转皮(虽说不协调),结果也能擀出可以接受的饺子皮。日后多让他“捣乱”也好,玩着玩着就掌握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技能。我们小的时候家里人都不让上桌,多半是因为家里人多,孩子也多,如今不同了,孩子不上桌都显得没啥人吃饭。
凡凡还是那样喜欢模仿,比如跷二郎腿、比如照相前摆pose、比如晾衣服、比如坐在地上、比如看电视、比如翻书,还可以跟着你说几句她根本没听过的话,只是模仿那些声音、节奏(这就是学语言的开端嘛)。妈妈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她也跟着学;妈妈的一幅画在墙上,一只手扶着下巴,一直手托着胳膊肘,背景有许多鲜花,又一次凡凡听说要给她照一张相,赶紧跑到卧室,靠在床头,说“和妈妈一样的姿势”,还说“宝贝的身后没有妈妈的那些画”,赶紧拿着带花的枕头,放在身后,就这样“咔嚓”一下,小号版的妈妈的艺术照完成了。高兴的时候会和我们学着说很长一段话,不论中英文,这个很厉害!只是跟着模仿都是时间太短,她有“好多事要做”。小孩子喜欢模仿,这是天性,也是最直接的学习手段。可若是让她模仿到不礼貌的言语、不得体的举动倒是也让人头疼,很多时候我们不想让孩子看到不合适的一面,也是在于此啊。
话说回来,看着女儿这样快的成长,每个月都能看到她有新的变化,言语越来越多,但我心里清楚,她所能说的话远远没有其他的小朋友说的多、没有别人清晰,从小就说话晚,有时妈妈会着急,问我为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原因,这样也好,让我们能看到她一步步的成长,慢慢的过程才能呈现许多细致的变化,只要孩子不笨,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影响改变的。看着身边的大牛,谁在小的时候又有多少差别?看着给孩子费尽心机取名的父母,到头来又有多少孩子因为名字而功成名就?看着如今的孩子为了成绩辛苦劳累,视力急速下降,我真心不希望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曾经有人问我学习有用吗?我想这里的学习仅仅只上高中、读大学、赚文凭而已,若是这样的学习,我想对我是很有用的,但不适合孩子,她所需要的学习应该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当下的教育方式、高考制度并不适合孩子获得这样的能力。
真的希望18年以后我们的教育制度可以有革命性的变化,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会讲英文,所有的孩子都会上网,所有的孩子都会自主学习新的知识,非常多的孩子有机会看到国外的情况,更因为许多新兴的技术会出现,普通的知识传授已经跟不上那个时候时代的步伐。想想18年前,想想18年后,有很多变化是我们如今想象不到的,很多知识会发生变化。有时真的觉得,如果单单讲述历史故事,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其、千百年前,很正常。若是只新技术、新经验还以几十年前为参考,就有些过时了,不能与时俱进的经验早晚会被淘汰。可能,凡凡成长的这段期间会发生很多事,怎样都无所谓,历史中的沧海一粟,过好自己的生活,何必追问那么多呢。
几天前和丽丽破天荒的在家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扑通扑通我的人生》,看着剧中的孩子和父母,确实有些揪心,我若是在结婚之前看而这种感情剧,估计是不会有如今的理解;《解密》中看着孩子给母亲打电话,妈妈在老家辛苦的刷碗,听到儿子获军工的消息喜极而泣,还不断叮嘱儿子多多注意身体,却一字不提自己的劳累。类似这种简单的沟通,我在上学期间也是经常听妈妈说的,只是那个一样没有如今的体会。孩子和父母的话题,我是觉得因人而异,这要看你有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我所在乎的,是孩子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至于二者有和关系,就让孩子日后自己慢慢体会吧。很多时候两代人之间并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只有通过时间和经历慢慢的沉淀,看着孩子成长,也能感受到自己渐渐老去。
希望宝宝能欢快健康地成长,看着孩子的笑就好!
TJ Pharmaron
2016年7月17日星期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