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随笔 ● 姥姥最亲 精选

已有 3227 次阅读 2016-5-9 20: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姥姥最亲

刚刚过去的周末没有空闲,让我感觉到这个星期会比较忙碌,更没有闲暇时间。不仅仅是实验,还有很多需要查阅的内容。有时感觉对一个课题或方向比较了解,查阅专业文献之后才会发现,我们的了解就只能说是了解某个名字、了解某个方法、听说过与之关联的内容而已,对于这个“细如针”的领域只能算是懵懂。今天回来的路上老婆问我去她实验室干啥,说着说着,突然间发现曾经的一个说法并不准确:“奶奶和姥姥一样亲”,现在真的应该改成:“姥姥最亲”。其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曾经谈到老家的风俗习惯,过去多年来女子的地位并未有所改善,这些年男女的平等也只是建立与男女的工作能力、成就相当,这才让家里老人觉得男子、女子其实都一样。也是时代的影响,人们只要走出村庄就能够看到外界的巾帼不让须眉。所以说老家的想法不是封建,不是保守,不是传统,是无知!我们在土坑里灰头土脸干活的时候,外界就已经习惯了如今我们的生活,说落后他们一代人也不为过(真正的贫富差距远远不止一代人那么简单)。即使现在,还是有些人嘴里说着“男孩儿女孩都一样”,心中却早已放弃了对女子的期待。这种心理让人觉得姥姥并没有那么亲近,让人觉得自己女儿的后代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这种观念,可悲之极啊!

母亲节的日子,我也想了想丈母娘和我的关系,这种似亲非亲的关系让人捉摸不透,有时确实不知该投入多少精力。一方面我的理性告诉我这是Mother-in-law,一方面感性的告诉我感谢她为我养育如此可人的老婆,一方面让我觉得她对我的闺女好仅仅是她女儿的原因。其实,我大可不必这样想。或许是我懂得“太多”,喜欢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的清清楚楚,喜欢分析每一个现象后面的“分子机制”,凡事搞得太细反而丢失了很多人性化。

要想说明“姥姥最亲”,不得不“糊涂的谈分子机制”。曾经我和岳母讲述奶奶和姥姥的亲缘关系:对于孙子辈来说,她的体内流淌着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体内的血液(也就是遗传)。可是,近期的手里的线粒体(Mt,Mitochondria)的项目让我突然想起来高中的一些知识:受精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美妙的结合,开启新生命之旅。殊不知,线粒体,这个至关重要的生命的工厂、这个携带DNA的细胞器,在受精的时候就已经站好立场了。爷爷和姥爷不必说,单单从Y染色体就知道来自他们的遗传信息远远少于奶奶和姥姥。如果比较奶奶和姥姥,就不得不从爸爸和妈妈身上分析,咋一看,爸爸的X和妈妈的X染色体共同遗传给我们的宝贝女儿,好像来自奶奶和姥姥的信息对半分。若是考虑受精卵胞质部分,让人咋舌:除去X上的信息以外,遗传自奶奶的其他信息在爸爸的身上终止了,没能遗传给凡凡。与此对应,姥姥的一切信息通过妈妈遗传给了凡凡。

之所以说“糊涂”的分析,一方面是由于胞质部分也就是受精卵开始阶段成长时的营养,并非决定性因素,即使给再多的养料,也不如提供一点制造养料的元件(DNA)。可是考虑到DNA,线粒体的立场就将是奶奶和姥姥“决胜”的因素,因为mtDNA(线粒体DNA)也携带了遗传信息。或许几十年后,人们会发现线粒体的遗传信息也会表现在外表。

对于懂得生物的人们不用解释,提到Mt就知道为何“姥姥最亲”了。其实现实生活里姥姥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姥姥养了一辈子的女儿,这和养了一辈子儿子的奶奶比起来,姥姥则更为心细,更体贴,更宠着孩子。不过孩子的成长,不能偏袒任何一面,每个人的阅历决定了他如何引导或影响自己的孩子。我最新换的是获得独立、坚强的人格,我并不追求人们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如今网络化的社会更看重的是如何获取、利用知识。我们曾经的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更上当代孩子的脚步了,希望我们能摸索出无愧于心的方式即可。

奶奶和姥姥,因为孙子辈而纠结在一起,这就是爱情的延伸。不经磨难,难以发现对方的美,生活多一些波折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利用老婆一个电话的时间,敲打此文,祝岳母身体康健、开心!

TJ  泰河园

2016年5月9日星期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76083.html

上一篇:随笔 Mother‘s Day
下一篇:2 yrs...
收藏 IP: 101.254.233.*| 热度|

3 武夷山 郑斌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