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qiugoo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qiugood

博文

不一样的成功人生:从屠呦呦到叶嘉莹

已有 5160 次阅读 2015-10-19 22:40 |个人分类:子女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注:

1) 个人如何响应国家合作,顺应历史潮流:

      “全面深化改革”、“三严三实”、”不作为“与”胡作为“

2) 在顺应潮流的前提下,做一个”纯粹“的科研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

3)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


“如果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当一个诗人用他的真情去写诗的时候,诗词就会穿越时空打动我们。”



摘录学习-屠呦呦


屠呦呦自述: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05/c70731-27664603.html

成功,是在历经了190次的失败之后,才姗姗来迟的。

  屠呦呦之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最近,她一篇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月刊《自然》上发表,目前尚无译文。宁波一位赴美留学的生物化学博士热心地帮记者翻译了全文。记者得以看到屠呦呦在献身科研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研究中国草药。从1959年到1962年,参加了为有西医背景的医生准备的中医培训班,这引导我走向中药那些美丽的宝藏。”

  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

  “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尽管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大量筛选鉴别工作还需要做。青蒿只是传统中草药中的一个类别,其中包括了6种不同的中草药,每一种都包含了不同的化学成分,治疗疟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我一方面继续在文献中寻找答案,一方面进行实验求证。反复实验和研究分析,发现青蒿药材含有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叶片,而非其他部位,而且只有新鲜的叶子才含有青蒿素有效成分。此外,课题组还发现最佳采摘时机是在植物即将开花之前,那时叶片中所含的青蒿素最为丰富。

  “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我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我们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

  “很难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

  在论文的最后部分,屠呦呦感谢所有在青蒿素发现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中全身心奉献的庞大团队,对项目523有重大贡献的领导、同事表达了敬意。

  我的梦想:用古老中医药促人类健康

  屠呦呦的梦想是什么?她在文中说:“我的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

  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我相信,中国医药将帮助我们战胜危害世界各地人们生命的疾病。”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0/06/t20151006_6635873.shtml

 

 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说,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摘录学习-叶嘉莹:


 

http://culture.ifeng.com/a/20151019/45615181_0.shtml

阿尔伯塔大学授予91岁华裔学者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



广乐钧天世莫知,伶伦吹竹自成痴。郢中白雪无人和,域外蓝鲸有梦思。明月下,夜潮迟,微波迢递送微辞。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叶嘉莹在获奖感言中引用旧作《鹧鸪天》中“蓝鲸”的意象比拟诗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如果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当一个诗人用他的真情去写诗的时候,诗词就会穿越时空打动我们。”叶嘉莹认为,南开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位于太平洋的两岸,相信正是诗词穿越几千里的山河打动了加拿大的人们。

     叶嘉莹提到此前出版的《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时表示,希望此书能够帮助更多加拿大人了解中国的诗人和诗词。“我虽然已经91岁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为诗词的传承尽一份力量。为促进中西文化更加密切的交流作出贡献。”

     叶嘉莹1924年出生,自1945年从辅仁大学毕业后,她便长期在台湾、美国、加拿大任教,弟子遍布海内外,被很多同行视为当今首屈一指的古典诗词研究专家。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获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该学会有史以来唯一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叶嘉莹现为中央文史馆唯一的外籍馆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她说:“喜欢中华古典诗词,是我的天性,我一生一世没有过任何成名、成“家”的念头。一个人生到世界上,在社会中就应该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我从小就是读中华传统文化著作长大的,第一部开蒙的书,就是论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我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不是为了个人。从读诗词之中,我跟古人的理想、感情、心性有一种接触和共鸣,这可以提升我的一切,所以我不在乎身外的苦难。”

她还表示:“希望可以把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古代的诗人、词人们的生命、理想、志意、品德,带着鲜活的生命流传下来,所以我虽然衰老,但还有未完的志意,将继续努力工作下去。”


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讲座即将结束,叶嘉莹先生却仍颇多感怀,在青年学子雷鸣般的掌声过后,她表示:“也许我说的不怎么好,但我是真诚的。我已经这么老了,已是迟暮之年,你们正是风华的时候,希望每一个青年人都能从诗里得到‘兴发’,得到感动,能够找到仁心的发动之处。”(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F2nDOSoGP1R7MGKKExEAZLfendq3VqVgwAM1vChsvoOdCnulrogFhUhyUgSzV23C5VXN34-fY6gNYEKX7Z9bK



在实践中:忘记它,or  记住它

http://news.sina.com.cn/zhixing/video/2015-10-20/doc-ifxivsch3747907.shtml

战胜口吃,让世界听见你流利的声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刘昀,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面熟,我去年参加过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当时参加节目的动机很简单,我从小因为模仿、左手改右手等原因,说话有口吃的现象,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说话磕巴,这个毛病伴随了我30年。我参加超级演说家的节目就是希望能够挑战一下自己,彻底克服口吃的困扰。

  在节目中我表现的非常好,虽然晋级后没有杀入最后的决赛,但我通过节目的训练,我的说话流利了很多,对我后面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当然,这不是我参加超演的最大收获。

  我参加超演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我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翻了两番,增长的倍数比进入决赛的选手们都多——我从不到150人蹿升到接近600人,而其他选手仅仅从200万增加到300万,从60万增到80万,从5万增到7万。

  这些新的粉丝纷纷通过私信和我联系,交主要有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给我鼓劲加油的;第二种情况是问《超级演说家》怎么报名的。第三那种情况就是有些人请我做推销,让我帮助做推销,有一吃就杀死口吃的口吃药,有一用就彻底矫正口吃成为雄辩家的口吃矫正仪器,还有承诺1周内彻底根治口吃的矫正机构,不管他们怎么绕着圈子说,给我的待遇有多丰厚,我都知道他们是希望我昧着自己良心说:我是因为吃了药,用了这家的设备,参加了那家的矫正班,我才把口吃矫正好。我从小在这件事情上少吃过亏,没少上过当,所以我只能跟这些邀请说No!

  最后一种,也是数量最多的,就是好多口吃朋友来信,向我倾诉口吃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向我请教一些口吃矫正的经验、方法和心得。在交流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现在全国虽然有一千三四百万个口吃患者,口吃人群很大,但是社会关注的程度远远不够,绝大多数口吃朋友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活非常痛苦。

  二、别让口吃阻碍幸福的到来

  举几个例子。有一位女孩子来信求助,最近她刚交了个男朋友,两人非常投缘恩非常爱,男朋友现在向她求婚,但是她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答应,她不是不想答应男朋友的求婚,而是她觉得男朋友并不知道她有口吃的毛病,她想把这个秘密一直保守下去,但怕有一天这个秘密保守不住,她的未来的老公就会弃她而去。我这个人其实很八卦,我到她的空间看了一下她的相片,我是感叹她是那么年轻漂亮,但又可惜她是那么地没有自信。

  对于那些劝说我去做什么形象代言人的信息,我可以置之不理,但口吃朋友的这些来信我一定要一一回复,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口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要树立信心,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最后解开多年这个多年的魔咒。

  参加完《超级演说家》之后,我内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要有一个自己的平台去帮助全国一千三四百万个口吃朋友,把他们引到正确的矫正轨道上来。经历了大半年的筹备,我在北京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口吃矫正机构,叫“超流利口吃矫正”,这个机构的宗旨是希望“全国的口吃朋友都能超流利地说起来!”

  我们这个机构除正常经营外,我们还安排专业口吃矫正师免费向外地口吃朋友提供咨询和帮助,并在周末举办免费口吃矫正公开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更大的范围帮助口吃朋友。

三、口吃矫正的那些误区

  在我们与口吃朋友的交流和互动中,我们发现口吃朋友,及家人,对口吃以及口吃矫正有许多误区,我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在这里和大家一一分享一下。

  第一点,口吃朋友过分关注自己的口吃问题,并以为周围的朋友也是这样关注它。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次免费公开课结束后,我和几个口吃朋友围坐一圈,大家各自互相聊聊自己的口吃问题。因为大家同病相怜,彼此之间没有压力,交流得非常愉快,也非常流利。每个人讲完我问其他人“大家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他们都说没听出来,但是每个人都说“我自己口吃是最严重的,我比大家都要严重得多“。但是我从客观的说,那天说话最不流利的是一位陪朋友过来上课,和我们一起闲聊的小男孩子,他说话实际上是最不流利的,但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口吃。这种错误认识普遍都有,我参加完《超级演说家》之后,许多老同学就给我打电话“有你在比赛中说的那么严重吗?我们都没听出来,还以为你是故意那样说话引起别人注意,特别是引起女同学的注意”,但其实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是认为他们非常关注我的口吃。口吃朋友过分关注自己的口吃问题,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

  第二点,口吃朋友在矫正口吃过程中,如果设定了错误的参照标准,就会凭空给自己增加烦恼。前段时间有位小伙子来“超流利“矫正口吃,之前他一直很顺利,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说话越来越流利,非常有效果。

  但是有一天,老师放了一段我参加《超级演说家》的视频,为了给他们信心,绝大多数口吃朋友看到这段视频都非常高兴非常兴奋,为我叫好,但是那个口吃朋友呢,他发现我在比赛中还隐隐约约有一些口吃问题,这一下子他的天空就变得阴暗了,他的人生变得悲惨了,他觉得永远无法战胜口吃了,他冲出了教室发誓永远不再矫正口吃。

  我觉得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对于我来说,参加超演前,我主持几个人会议都做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却能在几百名观众面前演讲,我自己都觉得那么有成就感、那么有收获,他却因为我这位陌生人的表现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困扰,是不是很不值得啊!

  为了让大家避免进入这一误区,我还是现身说法,拿我自己说事。大家别看我现在这么胖,我当年在大学可是运动健将,12分钟跑超过3400米,这成绩超过多数现役中超足球运动员。

  其实,我身体结构并不适合长跑,我足部有一些平足,从小学开始体育成绩就非常差。但是我在小学时就知道,学校里女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男孩,在我们家乡大连,要做阳光男孩,就要会踢足球;要踢好足球,就要体能好。于是我开始练习长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之所以能这么长时间坚持下去,主要是我看到我在练习的过程中我的体能是在提升的。参加校运会从最后一名,到倒数二三,到前十,前八,前六,前三,最后获得冠军。如果我当时刚开始练习,我就要超过王军霞,估计我早就泄气坚持不下去了。

  矫正口吃也是同样的道理。口吃朋友普遍脑子聪明,自尊心强,争强好胜,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有些效果了,就认为自己是雄辩家了,和自己公司里一位口才很好的竞争者比,和专家比和领导比,甚至和金牌主持人比。这种比较会严重打击口吃朋友的自信心,抹杀掉口吃朋友已取得的成就,会让他在矫正过程中出现反复情况。大家要知道,不口吃了,不等于你就拥有了一个好的口才。要拥有好的口才,就要在矫正好口吃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和大量实践训练去提高自己。

  积小步,至千里,汇小流,成江海。只要口吃朋友坚持按照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我们就会像德摩斯梯尼、华盛顿、丘吉尔这样的名人一样,不仅能矫正好口吃,最终也能成为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演说家。

四:拒绝标签,别让口吃成为失败的“替罪羊”

  第三点,口吃朋友自己对口吃非常不友好,遇到什么问题都把责任推给了口吃。学术答辩口吃,分数不高,如果没有口吃多好,我会获得高分;求职面试口吃,未被录取,如果没有口吃多好,我会进入理想公司;工作汇报口吃,领导不满意,如果没有口吃多好,我会深得领导器重;向女神表白口吃,被女神拒绝,如果没有口吃多好,我会抱得美人归。

  口吃朋友将遇到的所有困难、所有挫折、所有失败,统统归咎于口吃。我倒是建议口吃朋友应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术答辩成绩不高是不是之前研究的不够?求职面试没通过是不是提前准备的不够?工作汇报领导不满意是不是以前当众表达训练得不到位?被女神拒绝是不是自己追求力度不够,没有真正打动她的芳心?

  同样作为口吃者,我和大家说说我当年是怎么追到清华校花的。当年的清华校花,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我当时对他是一见倾心,但当时时机并不好,一是赶上我正准备GMAT考试,准备一毕业就出国,第二点是当时是穷学生,兜里没什么钱,第三点是我对我的女神完全是以貌取人,对她为人并不了解。我当时做的是,每天白天用功学习准备GMAT,晚上约她不同的同学聊天,侧面了解她的为人,认定她是未来做我妻子最合适的人选,之后每天三餐啃着大馒头,省下来的钱匿名给她送花,每次送的花还不一样,一直到我GMAT考试结束的那一天,我手捧99朵玫瑰出现在她面前,递上写了一个多月的情书,告诉她我喜欢她,未来要娶她,如果未来她不想出国的话,我准备一年的GMAT就当为新东方做贡献,今天上午GMAT考试就当是英语六级模拟考试。

  这样还不够,我被她拒绝之后,我每天要做同样一件事情,就是全校一间一间自习教室找她,1教2教3教4教5教、图书馆、经管学院,最后终于找到她了,坐她后面开始自习,过了15分钟,铃响关门了,我迅速包上书包走上去说“真巧啊,咱们又见面了,送你回去吧”。就这样我用了半年时间,以当年考试成绩从全班前20%迅速落到后20%的代价,赢得了女神的芳心,并最终让她嫁给了我。如果口吃朋友追女孩子做到这种程度,你向她表白时口吃了,她也只会觉得你是因为太在乎她所以紧张,或者你说话很可爱。

  第四点,许多家长是自己孩子口吃的发现者,誓做孩子口吃的终结者和消灭者,但他们往往实质是孩子口吃的创造者、助推者。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口齿不清,语言重复,本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这些着急的家长过早地强迫孩子必须要口齿清晰、言语流利,他们这样做就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在孩子每次讲话的时候,就怕自己说话不流利,最后反而成了口吃。许多口吃朋友在小时候具有非常出色的语言天赋,说话时间比别的小朋友早,但因为过早承受这些本不该他们承受的压力,他们形成口吃的语言定式和思维定势,结果令人遗憾和惋惜。

  以上四点是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总结的口吃朋友及家人可能陷入的四种误区,希望我的解读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实话,现在许多口吃朋友觉得国家和社会忽视口吃群体,他们觉得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对矫正口吃缺乏信心。

五、战胜口吃,只为世界的倾听

  其实现在社会上许多机构、许多团队非常关注口吃群体,非常关注口吃矫正事业。比如我的母校清华大学,他们现在正在研究口吃的产生和基因基础有哪些关系?香港大学和深圳大学正在从行为机制到脑机制研究发展性口吃产生的原因。

  未来的画面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说请各位口吃朋友,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社会,相信这些默默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口吃矫正从业人员。口吃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坚持做好自我训练,坚持做好自我的心理调节和心理疏导,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口吃!

  口吃朋友们,为了让世界听到我们最流利的声音,希望大家加油啊!谢谢大家!


父母的成功: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http://news.sina.com.cn/o/2015-10-21/doc-ifxivsee8933486.shtml?cre=sinapc&mod=g&loc=35&r=u&rfunc=4&qq-pf-to=pcqq.group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2013年7月,《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其中,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中国有悠久的孝老传统,作为一种家庭伦理观念,它既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黏合剂,更是老人情感上心之安处的寄托。

   昨日,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表彰了全市“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子女”。在重阳节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几位“最美子女”,看看他们如何行孝道。

   孝,是悉心照料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我们身边就不乏多年在病榻前照料父母的孝子孝女。

   新郑市城关乡中心学校的高拾周就是其中一位。高拾周今年56岁,是家中的长子,还有4个妹妹。2000年5月1日,高拾周的父亲突然得了脑梗塞,虽经医院多方诊治,还是落下偏瘫的后遗症,他的母亲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如今也患有冠心病、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为了给父亲看病走遍了全国,15年来,高拾周每天早上起床的固定程序就是,为双亲准备早餐、伺候父母起床,给父亲洗脸、按摩、端饭、端水、拿药,等一切工作完毕后自己才匆匆赶去上班。晚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父亲、母亲当天的情况怎么样,然后给父亲端饭、端水、拿药、洗脚、伺候上床睡觉。为了给父亲按摩,他专门买了按摩书籍跟着学……

   “父母生养了我们,照顾他们是分内的事,我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因为这是我们做子女应该做到的事情……”谈起十多年的生活,高拾周觉得很值得。

   孝,是体谅理解

   今年31岁的杨洁是个“80后”,她是全国“最美家庭”马昕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第三代成员中的老大。

   “在我看来,孝敬老人首先要体谅和理解他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没有权利让老人一生都为我们奉献,我们应该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其次,我觉得孝敬老人就要做好自己,做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父母才会从心里感受到骄傲。”杨洁说。

   1996年,杨洁的父亲患病离世,留下母亲和姐妹三人相依为命。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让原本经济不宽裕的农村家庭一时间难以为继。两个妹妹还小,还需要别人的照顾。父亲的骤然离世,母亲整天郁郁寡欢,去医院诊断是轻度抑郁症。为了帮母亲分担压力,她学习之余主动承担家务和农活,照顾幼小的妹妹。

   时间一天天过去,姐妹们在不断长大,而母亲却在慢慢老去。杨洁心里明白,只有让母亲有了依靠,她才能逐渐从阴影里走出来。于是,她耐心地做母亲的工作,动员妹妹们一起支持母亲再婚。一年后,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家庭氛围和经济条件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好转,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两个妹妹跟继父、几个哥哥相处得非常融洽,全家其乐融融。

   不仅如此,杨洁还认为,做更优秀的自己,也是孝道。杨洁和丈夫白手起家,目前拥有自己的广告公司,还带领着家里其他同龄人一起创业。

   孝,是贴心陪伴

   在管城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推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散步,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足有170多岁——这便是76的邹凤花和她101岁的父亲邹长景。

   为照顾好百岁的父亲,邹凤花没少下功夫:每天5时起床,先给孩子做早饭,孙子上学后,便开始为老人单独做早饭;8时30分叫醒老人,为他穿衣、梳洗,将饭一口一口地喂到老人嘴里。生活中,邹凤花总是挑老人爱吃的蔬菜瓜果,变着法地做给老人吃;老人牙口不好,就把鸡骨、鱼刺全都挑出来,把肉喂给老人吃。老人腿脚不方便,夫妻二人省吃俭用给老人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邹凤花每天为他翻身、擦洗,怕老人闷得慌,就时不时地推着轮椅带老人四处逛逛看看……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青年人的明天。大家都应当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和孝敬老人。老人年龄大了,就需要有人陪着,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经常陪伴他们,他们怕孤独。”邹凤花说。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7091-929400.html

上一篇:相关会议关注关注:表面化学反应
下一篇:氢同位素与材料相互作用:关注—“会议、一流实验室及专家学者”
收藏 IP: 182.136.32.*| 热度|

3 戴德昌 蔡小宁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