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开后百花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

已有 921 次阅读 2024-7-13 14:11 |个人分类:六月雪风景|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至今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而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大雁塔 (16).jpg

西安大雁塔 (24).jpg

西安大雁塔 (25).jpg

西安大雁塔 (26).jpg

西安大雁塔 (35).jpg

西安大雁塔 (39).jpg

西安大雁塔 (36).jpg

西安大雁塔 (37).jpg

西安大雁塔 (38).jpg

西安大雁塔 (40).jpg

西安大雁塔 (41).jpg

西安大雁塔 (42).jpg

西安大雁塔 (43).jpg

西安大雁塔 (44).jpg

西安大雁塔 (45).jpg

西安大雁塔 (46).jpg

西安大雁塔 (47).jpg

西安大雁塔 (48).jpg

西安大雁塔 (49).jpg

西安大雁塔 (50).jpg

西安大雁塔 (55).jpg

西安大雁塔 (51).jpg

西安大雁塔 (52).jpg

西安大雁塔 (53).jpg

西安大雁塔 (54).jpg

西安大雁塔 (57).jpg

西安大雁塔 (58).jpg

l  西安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1587.html

l  西安大慈恩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1855.html

l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791.html

l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423.html

l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号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318.html

l  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馆青铜水禽文物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824.html

l  西安陕西省科技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926.html

l  西安美术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984.html

l  西安博物院部分文物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1459.html

l  西安博物院佛像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1305.html

l  西安博物院玉器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1152.html

l  西安博物院亚美尼亚文化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98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2143.html

上一篇:两种菊科入侵植物一年蓬和苏门白酒草之共同入侵
下一篇: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入侵植物大狼耙草
收藏 IP: 223.68.77.*| 热度|

6 刘进平 孙南屏 宁利中 钟炳 郑永军 刘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8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