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是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王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千余人。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1年)“止纵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但是,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吗?
根据现有的证据,秦兵马俑有可能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原因如下:
首先,兵马俑一向被视为秦始皇的士兵,但与一般战场上的士兵不同,他们不仅未戴头盔,且梳着奇怪的“歪髻、偏髻”,发髻歪在一旁。这与当时秦人的发型明显不一。
此外,秦始皇“尚黑”,但一号坑出土的1087件俑的上衣中,红色衣88件,紫色衣52件,绿色衣118件,天蓝色衣16件,白色衣2件。三号坑里秦俑的颜色更丰富,共有朱红、玫瑰红、粉红等13种。这与秦始皇“尚黑”的记载显然是不符的。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依据五德生克之说,认为周朝为“火德”,而水克火,遂将“水德”定为秦国的崇拜对象。而水在五行中为黑色。因此,秦朝君臣一律穿黑袍,而秦始皇更是一身黑色龙袍。那么,秦始皇既然喜欢黑色,又如何忍受如此花花绿绿的兵马俑陪葬?
再次,秦俑中除了少数形象年轻之外,其它大部分均是蓄着各种胡须的“胡子兵”。这些“胡子兵”大多体态臃肿,神情痴呆,毫无“朝气蓬勃”的形态可言。兵马俑武士形象所反映的精神面貌,除少数可称得上“乐观、昂扬”外,绝大多数均表现为情绪低沉、精神忧郁。很难想象,秦始皇会为自己选取这样风貌的陪葬队伍。
再者,与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不少车辆。然而,这些车辆的形制却是不统一的。战国时各国车辆的尺寸是不一样的,道路宽度也不一,故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秦始皇对车辆的形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造车须“舆六尺”。但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舆的宽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国均要“车同轨”,又怎么在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这显然不合理。
更为关键的是,出土的兵马车基本上是四驾,甚至还有个别是三驾或两驾。而从周朝起,从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了天子驾六。换言之,天子驾六是我国古代的礼制的一种行为。其中天子(皇帝)级别的是六匹马拉的两轮马车,即“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其中《尚书·夏书》载:“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难道,秦始皇把自己的德兼三皇且功盖五帝的皇帝身份自己给下降了一个甚至多个档次?这匪夷所思。
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芈氏(月)。特别是秦俑的一些特点其实是楚风体现。如秦俑身上的以红、紫为主色调的彩衣,其实是楚人的习惯。此外,“歪髻”也是楚人的习俗。秦宣太后当然不会带着一支军队为自己从葬。兵马俑显然不是属于军队性质,很可能是多年侍奉她的随从(其临死前甚至提出让近臣殉葬的要求),因此,这些俑年龄偏大、情绪低沉。由于其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所以,出现车不“同轨”现象就不难理解。此外,由于等级所囿,兵马车基本上是四驾也说得通。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囿于个人水平之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图By王从彦@陕西省西安市
l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423.html
l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号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4031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