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请教一下:岩生植物生境能不能说比沙生植物苛刻?

已有 2684 次阅读 2014-9-2 14: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非潮湿的地方(即干燥石壁,无裂缝),岩生植物生物量往往小的要命,基于极度缺乏的生态因子(水土),地衣除外,常见岩生植物一大类是肉质植物,比如景天科、仙人掌类;少数是禾本科如芒、狗尾巴草。短命植物和豆、菊好像少见。除了清晨露珠和夜晚低温条件外,其余时间基本不适合植物生长,植物要嘛极能储存水肥,要嘛极能睡觉。生物量看是禾本科为主。生态种群也极易因环境突发性变化事件崩溃————暴雨一来啥都冲走,小旱灾一来啥都干死,时间一长营养消耗了啥都不活,几次酸雨全部崩溃。

 

 

于是边坡绿化什么怪招都出来了:

挂网后上下种攀援植物的最常见(最实用但上下大于30米以上就够呛了,爬不了不是?);喷中性水泥和泥团的其次(几年后营养没了土被冲走了植物就衰败了,做不好整块水泥掉下来);挖洞钉木板的偶尔见过(复杂坡面做不了操作也有些危险,掉下来更可爱)。。。。。。。。然后靠灌溉或微灌补充水肥。——不管是搭棚还是花盆的变异,总觉得目的都在营造植物的微生境空间来着。可干嘛非得使用与石壁生境不匹配的植物啊?生态学十一率在这里盯着您呢?

 

————整个系统得多重啊?连土带水带植物?越重越危险越贵外加灌溉死你去?要是那玩意儿不用在石壁,用在城市高楼的墙体上绿化,咋整?德国佬的高楼绿化办法直接把墙砖考虑为载体,可行是可行,旧高楼可没办法这么整。

 

   

 

     沙地往往20cm以下沙粒表面就能形成水膜,5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一般也是分布在20cm以上,根系发育空间也大,因此总给我感觉沙地长植物要比岩壁长植物容易。看品种确实也多不少。生态种群不爱崩溃。

 

     那么,能不能说:岩壁绿化的稳定性更依赖于微生境的自发营造?其生物量更依赖于微生境的空间尺寸?沙生浅根系的低蒸腾植物基本可以当做岩生植物使用?至少当土崖绿化植物?————比如糜子、沙米、菊科? 而楼壁水相对好搞但对重量要求苛刻,就得匍匐植物攀援植物或者蕨类啦?或佛甲草属/地丁/毛地锦之类特小的植物?

 

    前提:时间尺度按年计算。空间尺度以分米和米为像元,地形因子全部简略为常见的60-80度的粗糙火成岩石壁。再大再小的时空尺度我基本有把握,就是这个尺度有点啃不动。

 

   另外一问题就是嫁接:

   红树林类植物的嫁接有没有资料啊?______那破玩意儿长太慢还长不高?

 

   咱是大陆科学工作者,不是大陆sci工作者,呃可能的话直截了当教我,不玩虚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824329.html

上一篇:昨夜无眠(5),要酸一起酸吧
下一篇:啊哈,发了发了,我有办公桌和实验室啦!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8 吴世凯 曹禺 张云 赵美娣 张忆文 ljxm dulizhi95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