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搞清楚家臣制和附庸的差别。
家臣制——异阶级之间:西周分封制下卿大夫所采用的人事组织管理制度。分封制中卿大夫是最底层,再往下便是同一血统但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卿大夫治国,国被称为“室家”,所以其官员被称为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雇拥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的官员俸禄,两者均不能世袭,家臣制已具备后世官僚制度的雏形。
附庸制——同阶级之间: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君赐予封臣土地并保护封臣,封臣世袭土地并为封君服兵役、提供赋税。土地层层分封导致多级等级结构的产生,只有相邻的两级之间才有关系,也就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与当时西欧封建王权的衰弱有关,国王只能与诸侯们有关系,而和诸侯的附庸们没有关系)。一个人可以成为多个人的附庸,也可以是多个人的领主。
20世纪中页,大陆高校系统为宣教系统所控制,转型为类似神学院性质的学校,经过短暂的启蒙运动影响s失败后,到21世纪初随着科技大跃进实施,大陆高校内部原先较为独立的教育人员关系基本崩溃,呈现出迅速的阶级分裂状态,行政人员和领导借助权力和黑色手腕通过垄断课题经费、获奖经费、评价体系等方法获得了巨额的利益,形成实质性的贵族阶级;与此同时,失去发展基础的底层人员地位迅速下降,明显有分化为国人与奴隶的趋势。今年开始废除最后一个旧政策-编制之后,意味着家臣制与附庸制基本成为大陆高校的人事制度。
新的人事制度的成熟,对现有人事官员的行为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事部门的虚无化已众所周知。 这一变化并不孤立,实际上相当于大陆整体政局的一个分形而已。
我们姑且不说科学发展了,因为科学原创的承载体是独立理性的觉醒个体,这类人员难以在新的人事制度下长期生存,为满足自身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自然或被迫地离开体制是一个主要的行为热力学方向,如同基本不可能出现原创的西方中世纪一般。我们在这里更关注的是家臣制和附庸制的竞争,因为这决定着山寨研究前景是否宽广。
附庸制下,附庸向上级缴纳一定保护费(比如说一些小成果啊,一些顾问费用)之后,享受较为独立的人权和生存发展机会,相当于广义PI制(不限个体或团队形式),这种模式的要得以发展,首先需要废除原本森严的九品中正体制,打乱教师职工辅导员的身份,全盘竞争上岗。老大以开明君主方式出现,不得使用任何非法和不合理手段勒索、阻挡PI的人财物发展机会。
家臣制下,则与多个草原蛮族入侵性质基本一致,是一场带有浓重外族掠夺性质的活动。此时本土君主迅速转化为对抗性的另一蛮族,严酷的斗争造成高校实质性的毁灭和奴役。相比之下,家臣制更不支持科技发展。
既然大陆已经堕落回清朝状态了,何不正视现实,趁早规范一下制度? 乱世的毁灭性太强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