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对滇池治理的一些血腥攻击(在全国河湖治理平台群)

已有 2326 次阅读 2016-9-3 10: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8:02:54
四川清和-韦 2016/9/3 8:02:54

9:39:25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9:39:25
现在是中央要玩政绩,有大量的环保资金、  民间有不少好理论好技术希望能做。但中央和民间之间的衔接难度和运行损耗过大,造成两头落空现象。
9:46:15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9:46:15
破解生锈的政治、经济、科技体制,从而使环保能够运营起来,难度不是常规说的技术好那么简单。
希望大型外资携带信用体制进来运行,也试了很多,但外资一旦沿用母国信用体制进来运行就很难生存;不沿用吧,说实在的大陆不缺资金和技术,来了是抢机会。
一切都聚焦在大陆几十年内游牧民族文化(即告别儒道禅雅文化后的时代,被称之为暴民文化、内殖民文化、内游牧文化。。。俺喜欢用内游牧文化以便少带点感情色彩)的运行模式上。很显然,没多少人乐意去阿拉伯地区、北韩、蒙古。。。。。。搞二三产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咱们只能烂绳牵猪,能做点就做点吧。
9:52:50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9:52:50
至于从技术上,我个人的认为是:  水交换量足不足,是传统水利行业的说法,没错,只是粗糙。    可以从自然生态工程学的角度进行破解,理论也很清晰了。
10:03:02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03:02
@泉师院-陈楷翰 说得对!民间的好技术好理论需要更多的尝试和验证的机会,其实办法总会比问题多的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03:06
还有,初级阶段的外源治理,确实是环湖沟+隔离带。。。。。。。。。可这是初级的哈哈哈。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03:17

10:08:02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08:02
如果进入契约伦理、正义伦理、盖亚伦理的预设;搞清楚相对平衡态预设;。。。。。。一思考,很明显就知道这种低效模式并不能和经济人文需求匹配。滇池在媒体中一直是指向景观湖和家园,学术一点说就是——文化生态工程学部分指向直接就是契约伦理和正义伦理预设,  与自然生态工程学目前指向的自然伦理预设初级阶段(——系统质能信宏观低鲁棒性控制)根本不匹配,因此从战略上开局就是错误了。

10:10:13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10:13
怪水交换量?  你下游怎么办?——————一直用自然伦理初级阶段(连流域视角等自然伦理中高级阶段都没够着)来结,在文化社会学人眼里那是散兵游勇的思路。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11:03
@泉师院-陈楷翰 说得对!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11:48
俺们民间派的说话可能不中听一些。。。。。。但都是真心话。
10:14:24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14:24
反正任何工程,不管是国际级还是村级经济工程、文化工程、自然工程,都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只要是违背广义生态工程学基本原理必定是错误的。俺就是这么扯。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15:38
至于网络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细化和计算、平衡等,嘿嘿再说。
10:18:22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18:22
必要时带进棺材也无妨。
10:20:28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20:28
除了外源污染的控制手段,其实大水面的内源污染控制还有办法的,底泥污染控制,生物操控水生态平衡等都是办法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21:07
除了外源污染的控制手段,其实大水面的内源污染控制还是有办法的,底泥污染控制,生物操控水生态平衡等都是办法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21:45
内源有办法,花钱挺多的。 生物操纵法受限于水的各个环境因子和基质阈值,依然要借助系统工程理论的梳理才能用。
10:22:45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22:45
效果才是根本

泉师院-陈楷翰 2016/9/3 10:22:50
内源的界面研究、系统研究现在也没人去组合。。。。。。很多学科。
四川清和-韦 2016/9/3 10:23:57
是的,这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000548.html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在太行山上》
下一篇:也说环保事业危机——————黑夜给了你瞎了的眼睛。
收藏 IP: 175.43.94.*| 热度|

4 蔡小宁 郑小康 倪乐意 czw10160601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