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这原是2007年的文章,又经过6年的学习、思考、工程实践,尤其经过天津117(楼高约600m)、中国尊(楼高约528m)等项目的磨砺,现在看来那时的认识还有许多局限性和不足,但也不再进行大的修改,还是保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吧。
现在与陈富生总已经成为忘年交的朋友。
姚攀峰
原文发表于2007-03-27日
陈富生老是中国建筑设计院的总工,也是《钢筋混凝土规范》的主要编写人。2005年,与陈老有了一些接触。有一天,向陈老请教了几个问题之后,看陈老情绪很好,便把自己做的设计现拙一把。当时刚做完UHN4号楼不久,该楼C段, 28层,高度80.2m,剪力墙结构,局部框支;该工程对我来说有许多挑战的地方:1.高宽比5.4超过规范限值(下简称超限),2.位移超限,3.外墙以大洞口为主,4.扭转严重超限。我把自己采取的一系列的结构措施汇报了一下,汇报到处理扭转的措施时,陈老脱口而出:“调的好”。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我仍然记在自己心里,不断的激励自己。前一段,做国贸三期的设计,又见到了陈老,仍然是满头白发,穿个黑色的外套,说话和和气气的……祝陈老健康、幸福forever。
图1UHN4#计算模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8553-738421.html
上一篇:
安全、经济和美-——优化设计系列1下一篇:
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