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进行了Web of Science人工智能科研助手(AI Research Assistant)的初次测试(见 Web of Science人工智能研究助手初测),近期这一辅助工具一直在不断的升级,半年多过去了,我们不妨再看看这一工具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到底 AI 与二次文献数据的结合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目前, 最新的界面设计进行了可操作内容的分类。 初看上去好似增加了一些功能,但我经过一轮测试后发现除了“查找期刊”是原来Endnote在线版根据所用户提供的标题和摘要推荐期刊外(这个功能我理解只是将原来的功能展示成为了仿GPT的对话模式而已), 其他三个入口, 也就是“理解主题”,“文献综述”和“开始新聊天”基本可以理解为同一功能,只是开头的引导语有些不同。所以, 从用户的体验来讲反而觉得有些疑惑,尤其是对于每天使用ChatGPT的用户而言, 直接开启对话就好了, 为什么还设计不同的入口。我一个猜想这样的分类入口是一个过渡功能, 还是由于不够智能, 所以要先对用户的需求加以分类,希望未来这个入口随着功能的改进而取消。
另外, 上手体验后,功能上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可以互动的“主题关系图”(如下图)。在使用说明里并没有介绍这个图依据什么来是如何生成的?我猜想应该是关键词以涉及这些关键词文章的引用和被引关系。 关键词背后圆的大小表示了文献的多少,还可以点击查看所有相关文献。这样的设计让图“活”了起来,查看文献也非常方便。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优化的,最好能用Citation Topics 能替代当前文章关键词的关联方式,用相对固定收敛的主题(Citation Topics)替代掉发散的不可控的主题(Keywords)。
下面,我们对照比较一下初次测试使用的问题,在当前版本下这一工具给出的结果。
对照问题1:线粒体融合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下是当前版本:
以下是去年12月版本:
可以看到界面上更加靠近ChatGPT, 增加了相关问题提示,其中前三条为默认提示,可以展示主题有关的文献随时间变化图表,主题关系图以及相关作者。后三条类似ChatGPT, 与主题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可能是参考文献有5篇增加到8篇,所以返回的文字内容看上去列丰富一点。但整体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对照问题2:澳大利亚的能源研究状况如何?
以下是当前版本:
以下是去年12月版本:
两者在内容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但看上去当前版本的“算法”上有了优化, 内容看上去更为合理。
对照问题3: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区别?
以下是当前版本:
以下是去年12月版本:
当前版本已经可以理解问题了,而不是半年多前的“答非所问”将文件内容进行拼凑。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了。
对照问题4:欧洲开放获取的政策是什么?
以下是当前版本:
以下是去年12月版本:
看上去逻辑清楚了不少,已经在陈述和总结话题了, 应该说已经可以用了。
对照问题5:哪个国家过去5年发表的开放获取论文最多?
以下是当前版本:
以下是去年12月版本:
半年前跑出了bug, 现在bug 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没有(没法)理解问题,应该是未来改进的方向。可以看出现在还是没有能力利用检索能力,还是利用数据+ 生成式AI 在反馈。
总而言之, Web of Science人工智能科研助手已经进步了不少, 至少本次测试没有看到直接出代码的bug, 回复内容的逻辑已经清晰了不少,而不是简单的内容的堆砌,达到了基本可用的程度。期待未来而不断的更新, 我们“三测”时有更多惊喜~
(这一周: 2024-8-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