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uldu

博文

出版社视角参加学术会议的感受 精选

已有 3143 次阅读 2024-4-22 08:54 |个人分类:学术生太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上周, 有幸以出版社的名义参加了一场有关地球科学的学术会议。 尽管从去年开始也陆续以出版社名义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会议规模过大,人员众多,结果都是在民事在会晤当中,而很少静下心来,听与会者的报告。而此次参加的会议规模略小,但规格不低,同一天有九位院士登台发言,从每个人最新的科研视角解读了,学科相对前沿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学地学专业的,但有这么好的机会又高端专家的发言,也不免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听之。第2天的会议有几乎全程听了一场分会场的报告以及互动,又多了一层,对于科研第一线的学者们的了解。尽管学者们讨论内容对我而言不甚了了,好在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另外多数报告汇报的性质,并没有深入到特别专业的领域内容,还有一些,比如说探索行星生命,海洋气候以及古生物之类的话题,结合一些常识,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但作为出版社出版人的而言,学术的内容好与坏深于浅并不重要,与出版的结合点才是我所关注的。

首先,出版对于学术的支持和认可的作用。

    几乎在每一个报告中都有老师提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或者引用其他人的科研成果时,都会明确指出什么时间发在了哪本期刊上。说明对于成果的发布与认可,学术期刊功不可没,或者说是极为重要的认可手段。这一点也让做出版人有一点点自豪,有了期刊平台的支持,有了出版和期刊平台的支持,学者们可以更直接的证明自己学术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了那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其次,高影响力的期刊学者的认可度更高

    这里的高影响力期刊既包括学科内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也包括全球影响力较高的综合类期刊。关键性的成果,学者们越乐意发表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之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证明了其学术价值。这一点我的体会尤深,作为办刊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显然我们会考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如果当我们的看足够好,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那在这个强者恒强的行业里,所谓的生存和发展已经不再是问题了。然而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个产品组合的问题,怎么样既能保持自己的高端品牌,同时又在中低端的市场呢有所斩获,能够很好的在学术和市场之间进行平衡。

第三,出版社如何为学者提供多层次不同需求类型的价值

    学术出版本来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图书、学术期刊,乃至预印本,甚至科普读物等等。而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学者,已经不同层次学术机构的学者而言,对于出版的需求是有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对于学术期刊本身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所能匹配的学术期刊的层次也是不同的,这也就为学术出版,如何能迎合这些需求,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作为学术出版者,能不能分门别类的去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同时又能带来商业上的成功,这个应该是做出版的机构,要全盘考虑的问题。

                                (这一周: 2024-4-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7555-1430694.html

上一篇:他山之石: Open Access 商业模式的全面总结
下一篇:AI用于学习如何避坑: 学习UNESCO 生成式AI 教育与研究指南
收藏 IP: 123.120.139.*| 热度|

1 周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