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大多数学科领域都有专业学会、专业委员会及其例会,但是缺乏跨类群关注系统学的专业组织或者研讨班。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开始关注系统学理论与方法在自己所研究类群中的应用,迫切需要建立跨类群、跨专业的交流平台。
在多位前辈的鼓励下,我们几个年青人开始琢磨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推进相关学术交流。首先,我们在北京的几个研究小组加强了相互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中国昆虫学会分类与区系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积极参与分类学相关研讨会,并鼓励系统学方法论方面的分组报告;2014年2月,我们建立了系统发育生物学QQ群(283300826):成员以学者、研究生为主,目前已经达到896人;2015年,受葛颂研究员邀请,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生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课程授课工作。
2016年2月,我受邀参加了中美生命之树研讨会。研讨班代表来自病毒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外同行均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推动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组织的阶段。我特别和葛学军研究员、Karl Kjer教授(http://kkjer.faculty.ucdavis.edu/research/)和Kenneth M. Halanych教授(http://metazoan.auburn.edu/halanych/lab/)进行了私下交流,期待他们能够支持并推动中国生物系统学的发展。Ken在他紧张的行程中安排了动物研究所报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986720.html);Karl计划2016年11月底到访北京。近期,我们计划通过科学院或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邀请包括Karl在内的专家到访动物研究所。
2016年7月,我受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系统发育生物学研讨班。借此机会,我和黄原教授、王文教授、黄华腾教授、周欣教授、许升全教授和Lacey Knowles教授(https://lsa.umich.edu/eeb/people/faculty/knowlesl.html)等,就推动生物系统学研讨会(论坛)进行了交流。黄原教授提出要联合开设有生物学专业的大学,推动针对大三、大四本科生的培训班,加群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引导。Lacey Knowles教授在美国也主持相关工作,对此也大表赞赏。
推动学术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更多方面支持的工作。现在最紧要的工作还是调动生物系统学学者,特别是年青学子的积极性,把学术气氛活跃起来。期待在下面几个方面,可以和国内外的同行合作,尽快推动下面三件具体的工作。
1)开设生物系统学研讨会/研讨班;
2)组织跨学科论坛,引进新的学术思路和方法;
3)定期组织生物系统学专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