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零分录取与考试零分】教授在分数上有多大权力? 精选

已有 5485 次阅读 2013-3-11 18:52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价值, 文章, 录取, 科举制

  全慧兄的新文章《零分可能是学生对大学的控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669256.html)引来巨大关注潮。
 
  其实,我更加关注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讲授的全过程中应该有多大的权力?
 
  算是给不给0分的一个二阶问题吧。
 
  我们之前听到过很多0分录取佳话,比如钱锺书啊,还是吴晗啊,数学考了0分或者极低的分数,结果还是因为语文100分,而被破格录取,等等。
 
  在那个正在由八股文和科举制向现代教育制度转变的特殊阶段,确有一些人依然是抱着科举八股的思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或自己本身,不愿意受任何的科学训练是可以理解的,那时候几个人能看到科学的价值所在啊,还是读书而当人上人的腐朽观念罢了,包括钱先生的家族。
 
  零分录取的佳话很多,不过也只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后来,比如40年代就很少了,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大部分的台湾和香港,乃至日本和韩国,也不再听说有类似的佳话了嘛,说明佳话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不可以今天的状态对应往日的做法。
 
  也所以,如果钱锺书们今天再来参加高考,我看完全可以因为他的数学零分而被所有大学拒之门外,如果他有兴趣成才,也还可以借助家学渊源而在故纸堆里继续寻觅,没有数学不影响他的研究,可坚持上大学,就是一定要多占这个位置了吧?!
 
  对于全慧兄给出来的俞敏洪的“佳话”,我觉得可以说说教授的权力了。
 
  一个教授有给学生任何分数的权力没?
 
  其实我是希望有的。毕竟,很多科目更多要看学生的悟性,如果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甚至于能给老师很多启发,这样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呢?一定要拘泥于“考试+课程表现”两个方面的加权平均吗?
 
  当然,我也听说其实老师有对这个“加权”进行设计的权力,比如我说考试只占10%的分数,课堂表现占90%,也是完全可以的。此时又有另外一个问题:课堂表现只凭主观么?如果有学生申诉为什么自己低而别人高,又如何处理?
 
  其实这就是一个权力由“纯粹主观”来确定还是需要加入客观成分的选择。全慧兄说的情况是:可以完全主观,不管考试或者课堂表现,我觉得你能说服我,则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分数。
 
  如果学校里有明确规定教授没有给学生主观打分的权力,必须完全或大部分客观,那么,全慧兄就要面临挑战。
 
  我没有在大学当过老师,所以不太清楚老师权力的界限在哪里,根据我上大学的经历,觉得老师在“考试”和“课程”两项评分准则的权重上还是有很大权力的,甚至可以做到完全主观。
 
  不过,全慧兄说的情况还不简单是课堂表现,而是“考试零分后表现”,和我在这里讨论的东西还不是一个。那么,能否在“考试”、“课程表现”之外再加一个准则“考试后表现”呢?如果可以,那么是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告知所有学生这门课是这样给分数的,还是等一切尘埃落定后,老师再告诉大家其实我的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我看全慧兄的文章写出来后,很多老师义愤填膺,大有把全慧兄彻底批倒之意,我觉得倒大可不必,教授如果天然具备这个权力,且他坚持要行使它,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大学对于教授的这种行使权力的方式不能认可,或因为不够公平或因为其他,则学校可以劝诫教授甚至解聘教授(tenured不可以?)大家各有各的监督手段,但是如果权力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行使。
 
  我看很多反对全慧兄的博主都是在“教授没有权力主观地给学生确定考试分数,必须根据最后的考试成绩”这个假设下进行的。
 
  正如国家老大可以宣布和敌对国的战争状态(当然也有一定程序),一个喜欢穷兵黩武的老大和一个喜爱和平解决问题的老大,做法就决然不同,但是,只要他行使权力的方式是制度许可的,就可以由他来做出决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69332.html

上一篇:科学网上很多论题反复出现,真应该进行多次“同题作文”比赛
下一篇:张亭栋欺世盗名?三氧化二砷治疗一类白血病的发明人真相大白?
收藏 IP: 193.136.60.*| 热度|

15 李伟钢 吕喆 曹建军 韦玉程 曹聪 刘全慧 葛素红 文双春 徐晓 陆俊茜 武夷山 王春艳 zzjtcm yxh3161 physicis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