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主人按:随着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论文的增加,不少科学界的管理者和科学家伙虽然嘴上还谦虚地说“我们原始创新依然乏力”,但是内心里却乐开了花,这就如GDP全球第二确实也能部分地说明我国经济在发展了一样,论文数量也说明中国人的科研GDP在增加。但是,尽管科研气氛在日益热烈化,创新或者对社会进步有用的科研却依然严重不足,我们还谈不到顶天或者立地的地步,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明我们跟上国际主流科研的平均速度在加快罢了,而科研恰好讲的是第一与领先,不是平均。】
“顶天立地”之说也不知道是哪位弱智的科学家伙最初提出来的,记忆里是科技部线上的专家们提的,俺们一直觉得非常可笑,可笑到今天,我甚至都笑不起来了。
现实点讲,中国目前的科学家伙单做顶天或者单做立地都都根本无法做到,请注意,我是说连中国目前最好的科学家伙做到这一点都困难(不是指你这种连“及格”都算不上的家伙),且是几乎不可能,怎么会有既顶天又立地或者先顶天后立地之争呢?根本就争不起来嘛,如果一定要“争”,只能说可笑之至。
到今天为止,华人科学家(再加上技术家和工程家)里做到最好的是杨振宁、陈省身、丘成桐等几位先生,再加上各位其他领域的牛人(含种水稻的袁隆平先生在内),充其量十数人而已。
在有中国国籍同时也在国内混了大半辈子的华人科学家里,学问好的也就华罗庚、钱学森十几个而已,且其“黄金”成果也基本在海外获得。其他学者虽然一直在努力,可是多种原因,都无法进入二流、三流科学家的行列,只能在四流左近溜达。要不,您老人家给列举一下他们是二流的证据出来?我认为几乎不可能有让人信服的证据。
也所以,中国科学家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天和地之间,能碰着一个就不容易了,暂时就别奢望别的了,行不?
还记得一位教授这样评价既想顶天又想立地的人——
马季说“上嘴唇着天下嘴唇挨地”,那“脸就不要了”。
科学家讲“既顶天又立地”,那您的腰得被抻成面条一般了吧?或者整个身体的直径被扯成“0.00000001纳米”,否则,就您老人家那身量,怎么才能做到腰围不变的情况下顶天且立地呢。
还有人说,兄弟你顶天,妹妹我来立地,咱俩加起来不就顶天又立地了吗?
在一些实验室里,很多头就在这么说,一部分人去做顶天的工作,一部分人去做立地的活,然后,前面的人写了论文,后面的人做了工程项目,最后一总结,我们顶天又立地了。
——你没事吧?!
不客气地说,就目前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这种状态,倾其所有力量再乘以10,都无法做到在立地或者顶天方面有二流的成果,一流更是一点希望都没有,还想着分兵去“你围城他打援”,结果是全军覆没的结果一定不会走样。也就是说,天没顶着,顶了一头冰雹回来了(不过,冰雹倒是从天而降);地没挨上,只是踩了一脚泥巴(当然,泥巴是从地里来的)。
在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最后的成就方面,中国科学家真是太不谦虚了,这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结果,我理解。
虽然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人的智力应该没啥问题,不比人差),要拼命努力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更为关注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反右,但是更主要是反“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否则,夜郎自大,蚍蜉撼树之类的词都在后面候着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83441.html
上一篇:
五十年前的世博会主场馆:原子塔下一篇:
【三字经陈氏解读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