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次去成都,参观了两个学校,一个是在杜甫草堂边上的草堂小学,以校园诗歌文化著称多次在报纸上露面,另外一家则是在青羊区城乡结合部的文翁书院,也叫文翁实验小学,以所谓的国学教育著称。 下午则是一个关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这么一个六国情况的分析,还有一些提问。我突然发现会议除了说昨天晚上是青羊区宴请与会代表之外,其他时间的晚饭居然没有说明怎么吃,到哪里去吃?今天开完下午会的我还特意想了想,自己也没有兴趣在宾馆吃那千篇一律的饭了,就走到外面的街上溜达起来,买完南方周末,随后看到一家没有一个人的面馆,就进去了,研究完墙上的食品表,点了一碗黄色的凉粉(麻辣味),二两担担面(居然在该店被叫成炸酱面!何必要用这个名字而不是正宗的担担面的名称呢?困惑中......),一碗醪糟蛋。一共7块钱就吃了个肚儿圆。 看我们住的金河宾馆前的这条金河路,让我发现出点门道来,这是因为我走在人行路上,居然不断有自行车和电动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害得我加倍小心起来。次数一多,我就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这条道把汽车道和其他道分得非常清楚,却没有把人行道和电动车自行车道分好,而且很有意思的是,盲道居然在很多地方成了分割人行和自行车行的分界线,这样做好象不太人性化了吧,我记得北京的盲道是在人行道的最里面的。也许成都有独特的考虑? 因为在成都的时间还是太短,就没有过多地注意成都的其他街道的样式,不过从我看过的几条街道而言,确实是存在刚才说到的这个特征的。 成都的红绿灯也有点意思,在北京的红绿灯信号中有个让我称道的地方,那就是一些(并非全部)路口不只有红绿灯,还有用剩余时间来倒计时的电子设备,比如,绿灯时间为90秒,那么,会从90、89、88一直显示到1然后变成红灯,当然,这也并不稀罕,其他城市如长春也有,但是,在北京巧妙的是,这些数字在绿灯时为绿色,在红灯时则为红色,而在长春至少不是这样的。 成都的红绿灯并没有以上的这些特点,只是我发现成都路口的几个红绿灯里最左边的那个总是用于显示车辆掉头的,让我很兴奋——我是看到新东西就兴奋的,北京的路口有专门的掉头的车道,但是却没有专门用于掉头的红绿灯,一般是用左转的或者干脆就统一一个红绿灯来提示信号,这样实际上有时候会造成问题,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学车要在本城市学,因为不同城市肯定存在着些微的差异,尽管不会太多,大家公共的地方还是更多一些。 我看每个城市都是不同的,其实主要就从这样的细节看,因为从大处着眼往往会有问题,北京有天安门,上海有外滩,这些大则大了,却并不真正是特点,外滩是什么?我想一下子说不出来,似乎欧式建筑或者那条黄浦江?但是欧式建筑和江是哪里都有的啊,天安门是什么?一个建筑?沈阳和长春也有啊,只是形式上略有差别就是。所以,从这样的大的地方我发现不了城市的不同,但是,从小处却可以发现出很大的不同来。这些你一下子没有注意而会让自己的习惯和当地的习惯产生差异的小处才可以体现你认识这个城市的过程来。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