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中国MBA教育巨大失误之所在 精选

已有 4919 次阅读 2008-6-29 08:32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我讲授《项目管理学》的班上有个同学在课下向我提出了增加案例教学的要求,甚至她认为应该把知识讲授时间进一步缩短,其余时间全讲案例,让我感到非常失望,于是,撰写此文希望通过中国MBA教学的结果来表示我对中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担忧。
??
??中国MBA教育巨大失误的重要原因
??
??知道班里几位同学关于加强案例教学的强烈要求让我不能平静,就想起中国之前已经遭遇到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已经出现巨大问题的情形,这让我再次地追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
??分析之下,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纯粹的经济驱动,它一方面造就了MBA,另一方面也是使其越发糟糕的核心原因。最初我们引进这个教育模式的时候,是发现人家欧美通过MBA让学校大赚其钱,我们中国人多,需要学历的人也多,那么通过MBA也大赚其钱肯定从逻辑上讲不会有任何问题,于是,各地纷纷上马这样的项目。
??
??开始的教学基本还是有一个规范的,根据或欧美现有的模式和中国自己在工商管理或管理科学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制订了比较严格的教学体系,结果是,最开始入学的学生对此不够了解,还没回过味来,基本可以做到认可这样的安排。但是,随着有些学校开始在各类课程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学哈佛学的,其实人家西方也不只是哈佛一家MBA,但是哈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圣殿地位使得我们觉得哈佛就是一切),并以此宣扬或声称案例成为自己的特色,引得大家侧目,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同时,案例又如此的浅显易懂且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们的乐趣和参与性,于是,各学校学生开始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不满意了,要提要求,尤其要求增加案例课的教学,一时“呼唤案例”风声水起,几乎到了不大量增加案例教学学生就肯定不满意,而学生不满意就直接造成未来生源流失的大问题,于是,案例教学纷纷上马,不管合适不合适,只要是案例就行。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案例教学好手,尽管他们只是拥有一个好的口才而已,应该说,大多数的MBA老师(甚至那些讲得很好的老师)自己并不做研究,至少研究水平比较低,而这样的老师正是在培养着作为研究生的学生。虽然,在那些MBA们眼中,这好象就是理想老师的典范!看他总是讲得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故事连篇,多好啊!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老师更适合去教专科或者本科生,教研究生则必须带着随时研究的思路去设计自己的课程,使整个课程随时处于可以进行研究的状态。
??
??最后,这样的模式直接造成了对研究生学习似通非通的学生们直接参与到了对自己的培养过程的设计之中,产生了可谓非常不好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是有原因的:

首先,和统招生非常不同的是,参加MBA学习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的学习哲学也基本定型,于是,想要什么模式的教育就成为他们一个固定的看法,而不管这样的模式是不是真的对自己的未来研究和进一步学习能力有利。就想小孩子老吃麦当劳一样,直接的感官刺激(如辣鸡翅)造成了对这种食品的倚赖性,而总吃一类食品即便在美国也是不可能被大人所鼓励的,营养不均衡就是马上出现的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即便孩子喜欢吃,大人也要控制他们的欲望——而案例教学就是不折不扣的麦当劳,太简单又太刺激,让人以为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了。
??
??其次,MBA类的研究生们其实并不知道作为一个研究生应该怎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这并没有关系,因为那些统招生也不知道,但是糟糕的是,MBA们通过其他的渠道以为自己比老师们还明白应该怎样培养研究生,于是,挟自己交高额学费之声势,便开始提出要求:你们应该这样这样培养我们,而不是你们原来以为的那样那样。而背后的真相却很残酷:MBA们根本不懂研究生应该怎么培养,如果按照他们自己设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去培养他们,这些教授博士老师们就全是不合格的人,他们只是白吃闲饭的人——居然需要自己的学生来指导自己怎么教育学生。但是,压力之下,学生们开始有权力设计培养自己的模式(或者至少是影响老师的设计思路),最终的结果呢?毕业的MBA全成了以硕士名义成立的“培训班”培养出来的学员,当然,是长时间(2-3年)的培训班,但是每门课却都是作为培训班的模式教出来的。
??
??第三,一个学科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一种成体系的知识也是通过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而形成的,这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市场化的问题使得这一切教育的规律要改变,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这是非常糟糕的,我自以为是个知识还全面的人,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积累起来的这些知识到底是谁对我造成的影响最大,我说没有任何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是通过慢慢积累而融会贯通的。我想这个回答让他并不满意,他希望获得的应该是“某人的某次课对我的影响最大”之类的回答,很可惜,并不是这样,所有的知识都是慢慢积累后发酵才能够使如此,可惜MBA学员们没有这样培养知识体系的耐心,他们唯一需要的只是立刻有用的东西。
??
??这样,通过以硕士名义培养出来的其实只具备“培训班”水平的MBA们纷纷在各行各业登场,这样水平的可持续性非常差,加上数量大,当然会在几年内快速成为劣质货的一种东西了,这个情况我想从MBA市场化的开头就可以推测到结尾。这让我特别悲哀——他们也是被称为硕士的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0681.html

上一篇:《应急管理会刊》第三期主编寄语
下一篇: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请不要转嫁给......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