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队伍这五年来一直在做现代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的架构与基本问题的研究。
当然,如果要总结我们做的所谓基础理论研究,一时说不十分清楚,所以我们先用了2本书来说,写完之后发现依然还是没有说清楚呢。所以,第三本书还得继续写。好在我也发现,在这些问题上别人也说不清楚,也就放下心来,呵呵。
但是,有一个东西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国家层面一直强调的所谓“应急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在管理中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现在国内关于机制,没有一个为所有人接受的说法和体系,而我们从去年开始想把它从根本上说清楚。
于是,先从机制的哲学内核出发,然后按照内在逻辑将机制进行了功能和顺序上的划分,依然使用了还原论的基本做法,分了十个不同功能的“机制”来考虑,其中,这十个里的倒数第二个就是让武艳南做的“终止机制”。
我们国家在应急管理中对于“终止机制”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最低的,因为不重视,也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比较典型的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在2008年初暴雪灾害结束后,由于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告诉救灾人员“此事结束了”,结果就害得湖南境内除雪的解放军们无所适从,直接走说不过去,也没这命令下来,而不走却无事可做。于是,这群士兵在冰天雪地过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春节。
后来说起这类事情来,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
怎么会?就是会。这就是我们国家应急管理的现状之一。
先放开这些基本的现象不说,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入的部分,那就是“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终止合适?凭什么就这个时机合适?”
质问得很有道理,既然会有这样的质问,我们自称所做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当然必须给出回答。
于是,我们先考虑采用了数学里的“最优停止理论”这个工具(海内外学者都已经有专著出版),来研究在应急结束后怎么选择最佳终止时机的问题。
而让武艳南做的正是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而且已经历时接近一年的时间,从开始写到现在,终于形成了一篇还不错的论文,这次投到巴黎的学术会议,今天收到了录用通知,并告知“优秀论文可以考虑期刊发表”啥啥啥的,应该是套话。不过,虽然是套话,我们接下来还是想再完善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争取成为期刊考虑的对象。
谢谢我的学生武艳南的工作,到会议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准备改善文章的同时,也抓紧去申请个护照和法国的签证,我理所当然地支持她前往巴黎报告这篇论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