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专门回答那个会照相的老李——你的控诉我收到了!

已有 3488 次阅读 2009-11-18 23:50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李受了这么大委屈(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027),咋现在才说呢?看来在恶劣的气候中老兄确实等得有点时间长了点,都累得说不出来了。

  这里,我谨代表所有搞应急管理的学者,干应急管理实践工作的同志,以及航空公司的各位领导(三个代表啊)向饱受应急能力低下而困苦、困顿、困难的老李表示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从现代到未来的关怀和慰问。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航空公司对于可能遇到的这类事情,都是有预案的。可惜的是,预案中考虑的情况太少,既太宏观又太微观,宏观的全是看着认识就是不知道怎么照着做的字,微观则微观到只考虑一个航空公司的范围,没有继续扩大化。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大规模突发事件造成的旅客滞留问题,这个明显早就不符合现在突发事件的潮流了,更是与我所倡导的现代应急管理格格不入,可惜啊——

  另外,我们倒不能指望一个啥子应急预案就能真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首先是航空公司和航站之间的“协调机制”出现了很大问题,两个单位本来相处的就挺困难,平时就老掐架,到了急时候掐得比旅客和公司的架更大,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

  其实,在航空运输过程中,有的突发事件是系统性的,比如,想那个设计最弱智的浦东国际机场,你一般是休想它能正点的,即便啥情况没有它也很难做到正点,但是,如咸阳机场这样的情况就不是系统毛病了,它的系统设计还算紧凑,可是,从航站管理者到一般的机场工作人员,都缺乏应急的意识和能力,气候变化而已,又没有影响到通信联络,早看到情况早出应急方法并通告大家才是。

  根据老李哭诉的情况,发现其实完全可以合并航班,这班飞机最后竟然如此空闲,但是去地窝铺的人却依然有要等到次日的,可见协调机制差到哪里去了。就整个不回协调,尤其是不会在多个主体之间进行协调。

  但是,航空公司平时可是经常使用代号共享啊,怎么一急就把这茬忘了啊,就不会了啊?!糊涂!

  应急机制我们中国的学者至今还不懂呢,更不要说实际操作人员了,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抓紧研究。但是,很多钱全铺向具体预案了,或者说具体的系统开发,动则几千万,真是拿钱往火上烧。据说某大学的干这个活的一个团队,已经从国家拿了好几亿的钱了。结果,啥都没有做出来。

  老李你哪天再生气了,把这些猪头全部送到地狱里去吧,你的受困也有这些拿钱不干活的家伙们的功劳。嘿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72047.html

上一篇:【转】灾害频发,应急教育做好准备了吗?
下一篇:如果可以选择,穷人家的孩子应该选择著名大学
收藏 IP: .*| 热度|

6 罗帆 吴飞鹏 李学宽 侯成亚 尤明庆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