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8)——汤
曾泳春
国人用动词是很讲究的,比如说,“扯”了二尺布,“割”了二斤肉。前阵子有人开玩笑,说现在房子这么贵,什么东西跟房子一比都不值钱了,连黄金都不显得珍贵了,于是有人进了黄金店,就喊着,给我“秤”二斤金子。
扯布回家做衣服,割肉回家做饭。说到做饭,这个动词“做”,在各地是不同的。大部分地方特别是北方,做饭还是说成“做饭”,但这个“饭”,却不一定是米饭,有可能是各种面食,就算是米饭,也有不同的米,如大米小米玉米粟米。北方人说今天吃什么饭,是指吃什么主食,而不是指菜。但南方就不同了,南方的饭,就是米饭,而且只能是大米饭。比如我在闽南长大,我们那里只有水稻,我一直就没见过长在地里的小麦、玉米、高粱这些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说做饭,那一定是做大米饭,没有任何悬念。也因此我们说今天吃什么饭,其实指的是今天吃什么菜来配饭。但福建、广东一带,是把做饭说成“煮饭”的。这也体现了闽粤一带的菜的风格,以煮为主,不以炒为主。广东人做蔬菜,喜“白灼”,就是在水里煮出来的。这里多说一句,广东人把蔬菜叫做“菜”,把菜叫做“餸”,我理解为菜是用来“送”饭的。福建人吃的菜就更是煮出来的了,整桌都是汤汤水水,老公去我家过年,都过急了,一桌三汤一菜,我们就着稀饭喝三种汤,吃得那个滋润,而老公这样的东北人就惨了,整桌没一个过油的硬菜,那也叫吃饭?还是年夜饭?更别提要吃饺子了,门都没有,我们家从来不摆弄任何面粉,我一看面粉就打喷嚏。而你们知道上海人把做饭叫什么吗?叫“烧饭”!我一直觉得“烧”是个很土的词,所以听着打扮优雅小资的上海人一口一个“烧饭”,我浑身一阵一阵起鸡皮疙瘩。饭菜是“烧”出来的,你们体味一下,我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锅浓油赤酱,粘稠得泡都翻不到表面,起不了“泰勒锥”(如果可以起泰勒锥,就可以抽出丝了,微纳米级的)。
在广东福建,汤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汤有两种做法,“滚汤”和“煲汤”。滚汤是将各种料在水里滚开了即成,而煲汤则要用小火慢慢将料和水在烧滚的状态下再煲几个小时。广东人喜煲汤,福建人喜滚汤。广东人煲汤已经是名闻遐迩,比较常吃的(通常也叫例汤)是猪骨煲萝卜、冬瓜、莲藕、菜干;苦瓜、节瓜也经常用来煲猪骨汤,夏天更常吃的是猪骨煲红萝卜加竹蔗,有点甜,很爽口;有一种霸王花(剑花),我在别处没见过,也用来煲猪骨汤,煲出来口感非常好,又滑又丰满;甚至马铃薯、豆芽、黄豆,都是可以用来煲猪骨汤的,但黄豆、眉豆更经常用来煲猪手汤。除了猪骨汤,鱼汤也是常煲的,葛菜生鱼汤,是一道很很正宗的粤菜。
广东的煲汤,给我妈这样的闽南人就喝不下,嫌太油腻了一点,事实上和上海的汤一比,广东的煲汤一点都不油腻。但闽南人喝的汤,是要清溜溜,一眼看得到锅底的。所以我们最常做的是海鲜滚汤,如各种蛤蜊滚汤,珍珠蚝(牡蛎,闽南称蚵仔)滚汤,非常鲜美。上个月和一个似乎是见多识广的朋友吃台湾菜,本来想给他点一个蚵仔汤,他一听蚵仔就是牡蛎,马上觉得牡蛎做汤很恐怖,不肯吃,我也只好作罢。其实蚵仔汤实在是太鲜美了,但应该在冬天吃,夏天吃蛤蜊汤、蛏子汤,汤里放竹笋,这是闽南人的最爱。闽南人也煲汤,但喜欢用水鸭煲,我以前每年暑假回家,都不知要吃掉多少只水鸭。水鸭不肥,煲出来的汤是姜黄色的,也是一眼能看到锅底。
闽南人喜药膳,有几种药膳汤是常喝的。老人常说吃啥补啥,所以胃不好的人就吃猪肚汤。胡椒猪肚汤,在冬天里喝特别暖胃,胡椒温暖的味道飘散出来,连空气都温暖起来;猪肺罗汉果汤,顾名思义是清肺的;猪腰杜仲汤,那是你意想不到的美味,应该是补腰的;我很惭愧地说,我还喝过不少猪脑天麻汤,我现在的智商,不知是喝了这道汤才达到的结果,还是喝了这道汤落下的结果。还有我写过好几次的四神汤、四物汤,都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药膳汤。
我用过几个钟点工阿姨,没一个会做汤的,并且因为我们家每天都要喝汤而苦恼。所以即使我用钟点工做饭,每天的汤也都是我亲手煲的,用一种叫电炖锅的厨具就可以实现了。但如果我赶着去上上午的课,这个煲汤就不能实现了,只好让阿姨做滚汤将就。那就是全国人民最常吃的番茄蛋汤、紫菜蛋汤、榨菜肉丝汤这一类我称之为刷锅水汤了。其实滚汤也能做得好,比如夏天的丝瓜肉片汤,如果加入一点干贝,味道顿时就会鲜美起来。还有鲫鱼萝卜丝汤、鱼头豆腐汤,也是我经常拿来应急的滚汤。上海人做汤没什么特色,他们并不像广东福建人那样无汤不欢,上海人做汤喜欢放火腿,没有火腿就用咸肉代替,相当油腻,腌笃鲜应该是上海人比较讲究的一道汤了。
中国真是大,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我极少去北方,据说北方人吃饭可以不喝汤的。而我吃饭如果没汤,饭都咽不下去,我每天牵挂的,就是饭桌上的那锅汤。而广东的主妇一见面就寒暄:今日煲麽汤啊!他们说,煲得一手好汤,才能抓住男人的心。这句话给女权的人听了,可能又要来开战啦。
附:我对科学网成熟男博主博文的排行榜,其实排行榜真的没什么,我们从上大学开始就被排行了,长相排行、学习排行、时髦程度排行,各种排行,我们都承受过来了。我们一直就在被打量、被评估中成长。
说明一下,我几乎没见过这些博主,完全是根据他们在科学网上的博文来评价的,作为资深游客,我非常了解他们的博文,可以说:我是看着他们的博文渡过人生的一段日子的。
第十 吕喆 (文章中规中矩,因勤奋和认真加分)
第九 曹广福 (有时正直有时糊涂,成熟度比实际年龄低,算可爱吧)
第八 卫军英 (诗词在科学网当属第一,有一颗非常难得的年轻的心)
第七 李侠 (文风忧郁,祭奠无处安放的青春)
第六 吴飞鹏 (文笔一般,摄影不错,两项相加就出彩了)
第五 陈安 (翻手犀利,覆手温柔)
第四 武夷山 (文风类似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汪曾祺)
第三 孟津 (一双走过千山万水的脚,一支记录万水千山的笔)
第二 邢志忠 (人偶尔搞笑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一直搞笑)
第一 贾伟 (也许人比文更具魅力)
无题,很好吃的餐前点,比正餐好吃多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602814.html
上一篇:
挑战帖——邢捕头,单挑还是群殴下一篇:
悠长的时光——古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