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博文

美食家(6)——作料 精选

已有 9307 次阅读 2012-7-6 21: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云冈石窟, 上帝粒子, 山西陈醋

     美食家(6)——作料
曾泳春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上海市曙光计划当年的入选者上了趟山西,让我有了生平第一次跨过黄河的经历。更激动的是,我去了塞外云冈石窟。从山西回来后,我亟不可待地用我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贾伟的博文《云冈之上》上了图。然后我等啊等啊,等了一年之后,没有从贾伟那里得到半句感激的话。我终于知道,原来他并不想我为他上图,他想要孟津为他上图。今年我死心不改,再次为邢志忠前辈的《秋色无戒,细雨中的海德堡》上图。邢前辈的manner比较好,淡淡地给了我一句评语:作文刚及格,摄影不及格。OMG,我的这颗心,直接碎成了“上帝粒子”。
      言归正传,本文想说的,不是我优秀的摄影作品的命运,而是我去年此时从山西拎回来的一小桶山西陈醋的命运。我想告诉大家,这桶在整个货架上容积最小的醋,历时一年,终于被我吃掉了约3/5,前几天我将剩余的醋灌进一个镇江香醋的瓶子里,竟还有满满一瓶。去年的醋,到今年还没吃完,不知我是太能吃醋了,还是太不能吃醋了!
      我从小就不经常吃到醋。家乡闽,门里一堆虫子,可想而知那里的气候是很容易滋生细菌和虫子的,所以我们极少拌凉菜吃。记得有次从大学放假回乡,我想吃凉拌黄瓜,我妈百般不情愿地给我做了,我一吃就不是那个味儿,后来妈妈终于承认她用开水烫了黄瓜才凉拌的,她认为吃凉拌菜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太不卫生了。所以到了现在,我也极少吃凉拌菜,而醋在凉拌菜的时候才用得比较多,所以我给自己堵上了一条吃醋的路子。吃饺子的时候也需要一点醋,可惜我大过年的都想不起吃饺子,当然也不会为消耗一点醋而去吃饺子了。好像吃面条也有人放醋,可是我做面条一般都是先煲一锅鸭汤,然后用鸭汤做面条,实在不舍得往鸭汤面条里放醋——不对味道。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用到醋的呢?就是做红烧鱼的时候,可以拼命往里加一点醋了,而我这小半桶醋就是这么吃掉的,当然有几次吃速冻饺子的时候,我也不失时机地消耗了一些醋。还有,那个醋桶设计得极不合理,我每次往外倒醋的时候,都会侧漏掉不少醋。于是连吃带漏,去年的这小桶山西陈醋,终于只剩下满满一醋瓶了。我有信心再花半年的时间把它吃完!
      我不喜欢醋,但非常喜欢酱油。我从小就是在被差遣去打酱油中长大的。小时候在外婆家,漳州最古老的中药铺天益寿就在外婆家后面的那条街上,我曾仔细写过那条有很多家铺子的街,包括一个油灯铺,铺里坐着号称油灯西施的母女三人,在暗黑的油灯铺里,她们的肌肤闪着瓷白的光泽。而在油灯铺和天益寿之间,有一家卖油盐酱醋的杂货铺,我每次被差遣去打酱油,就是到这里。铺子里有三个埋入柜台的缸,都用木盖子盖着,盖子上标着:1毛2,1毛6,2毛,分别是三个缸里酱油的价格。酱油颜色越黑,价格越便宜,那种2毛钱的酱油,颜色淡且带些许酱红,闻起来香气扑鼻,今天想来,应该算是生抽了。虽然我每次都被差遣去买1毛6的那种,但我每次都要让售货员把三个盖子都掀开,装模作样乱闻一气,才指着中间那个缸说:打这个!打完酱油,我是不会马上回家的,不管外婆多么火急火燎地等着用酱油,我也要慢悠悠地到天益寿里逛一下,然后到对面的蜜饯铺里精心挑选一颗橄榄,直到把橄榄含到嘴里,我才会拎着酱油瓶子晃回家。
      家乡的早餐桌上,经常有豆腐、白水煮蛋,夏天还有剥了壳的荔枝、龙眼、削了皮片成一片片的芒果,这些都是作为佐稀饭的小菜,而且都必须蘸上好的酱油——也许吧,当山西人蘸醋时,闽南人蘸酱油。直到现在,酱油仍是我的心头爱,我到哪里都要看看酱油。在北卡时,我一人备了三种酱油,独自展示自己的厨艺。不知为什么,我在北卡时,总是感觉饿。那里可不像上海,下楼就能到馄饨店吃一碗馄饨,在我住的地方,脚力所及都是森林。我刚去时没经验,有次真把我饿惨了,恨不得把枕头都吃了。第二天我冲到店里买了一包土豆,这个顶饿。再后来,我找到了更好的宵夜,每晚睡觉前,我都会给自己炖一个水蛋,滴上一点酱油和香油,香飘满屋。这样的宵夜,我一直吃了差不多一年,居然一点都不腻,甚至吃上了瘾,我并不是爱吃鸡蛋的人,我想主要是与那点上好的酱油有关。
      各地吃辣的爱好是不同的,我对辣椒的辣接受能力比较差,但我能吃胡椒的辣。胡椒也是我家厨房案头上必备的作料,而且我喜欢直接买胡椒粒研磨,那种味道更香浓。胡椒猪肚,是一道特别暖胃的菜,一定是用胡椒粒而不是胡椒粉。在寒冷的冬天,就着一锅胡椒猪肚汤,胡椒的香味儿飘出来,连空气都温暖起来。
      我的家乡是没有酱的,我一直不懂酱是什么,后来看小说,才知道酱,原来就是豆子发霉发出来的东西,而上海的甜面酱,竟然是面饼发霉发出来的,终于知道,细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特别喜欢看从前各地酱园的描写,保定的酱园很有名,江南也有不少有名的酱园。知道了酱以后,逐渐喜欢起来,到石家庄,他们给我吃黄瓜蘸酱,我觉得非常好吃,恨不得吃一口蘸一口,但那样在饭桌上显得很没有manner,于是下了饭桌就要人家帮我买同样的酱,买了一堆回到上海,亟不可待地拿黄瓜蘸着吃,却不是那个味道,不知是酱不对了还是黄瓜不对了。于是那些辛苦背回来的酱,最终还是扔掉了,但心里依然惦记北方的黄瓜蘸酱。后来吃了韩餐的大酱汤、日餐的味增汤,都非常喜欢。到了北卡,我在美亚买了一包味增,每次放一点豆腐、放一点葱,这是我喝了很久的简易汤——又简单又好喝,对付一个人的生活,真是绰绰有余。
      而北卡美国超市里那些一罐罐的酱,我从看到的第一天起,就下决心不想搞明白它们——那是美国人的作料,不是我的。
 
在德国吃芦笋,芦笋上浇黄油,或一种特殊的作料,背后是上百年的铁路桥,依然通着火车
 
另,感谢李学宽,在我去年去山西时,为我拍了人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写真集。贴上这张专业人像照,如果有不好的地方,是我长得不好,不是摄影师不好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589582.html

上一篇:莱茵河畔
下一篇:去雪山
收藏 IP: 180.154.206.*| 热度|

28 李学宽 张玉秀 刘艳红 王晓明 王春艳 曹聪 李伟钢 张婷婷 虞左俊 徐迎晓 陈智文 贾伟 武夷山 周锋 陆俊茜 赵凤光 覃开蓉 柏舟 邢志忠 李程 anonymity fansg crossludo xqhuang anran123 zzjtcm ctex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