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伟大的人物都具有极佳的预测能力。比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比如李嘉诚当年创业时对市场的预计,又比如很多诺贝尔学奖获得者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学奖是因为其导师或自己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预计到几年后或几十年后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但寻求历史,发现历史上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能力。感觉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教育不得其法。因为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智慧的传递更加重要。
我想简单的谈一下我理解的创新。
创新一定会有新的东西产生。我觉得创新包含三种,一是“有中生有”,一种是“无中生有”,还有一种是“化有为无,无中生有”。
有中生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造人。男女相爱生子,这就是有中生有。婴儿就是新生物,他有自己的特点,又有父母的基因。所以创新最好的捷径其实自然界已揭示,就是走交叉学科的路线,学科的模糊地带正是创新的发源地。新生的事物我们会似曾相识,但也就似曾相识。有中生有的要诀是要对之前的“有”熟悉(多读两个不同方向或学科的重要文献,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与其说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说爱因斯坦是伟大的哲学家。为什么美国的博士学位大多是哲学博士,就是因为哲学有无中生有的能力。哲学的原意就是爱和智慧的合一。我们通过哲学,用爱和智慧来创新,就会有“无中生有”。有时候一句哲学的话语就可以创造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它就像一颗种子。无中生有的要诀是要对“生”敏感,多思考,培养自己对抽象语言和抽象概念的理解。
科研的高手善于“化有为无,无中生有”。对待已经存在的事物积极探讨他的本质规律性以及他与其他事物的相关性,达到“化有为无”,但后再用这种无放到另外的事物或学科去“无中生有”。
《心经》里已经说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有和无本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真正的高手具有转化有无的能力,让你看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爱就在那里,不离也不弃;智慧就在那里,不生也不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