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师生相处之道:学生如何与教授相处?

已有 3224 次阅读 2018-5-10 10: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修课过程中有疑问,你或许会出于“不好意思”,没有向任课老师开口;寻找工作过程中有困惑,你或许会出于“不好意思”,没有向教授求助……学术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需要自己坚定地前行,但也要学会适度地求助他人,这种做法通常能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初期,总是一个人默默努力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要想做出一些东西,就要善于寻求帮助。尤其是当自己被一些问题困住之时,更是需要该领域的专家将自己拉出困境。


与教授志同道合


学生在选教授的时候,先要反问自己能带给教授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问反了,从来都是考虑选择导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让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让自己更容易发论文。其实,如果仔细想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了,就好比学生是一个商人,把自己推销给教授,首先要知道教授的需求是什么。例如,在教授主页上可以看到他擅长的领域,同时可以看到他欢迎有哪些专业基础的学生。如果教授招收到合适的学生,不仅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教授也能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获得学生的帮助。


除此之外,在正式确定指导教授之前,需要抓住机会向教授及其身边的人员询问:教授所做的研究目前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教授在所在的研究领域有什么贡献?所在研究领域有什么领军人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或重要研究成果是什么?教授日常都在做什么?


这样的交流过程可以让教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同时自己也能够了解教授的研究方向,如此,不仅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做事更有动力、更幸福;同时,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够较容易地获得教授的帮助。再退一步,若受条件限制无法相互交流,入学后,学生和教授彼此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自己不适合教授的研究方向,也可以向教授表达自己的想法,教授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多数时候,会尽力把学生介绍到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其他导师处。


主动管理与教授的关系


教授只是师生关系中的一半。培养有效的师生合作关系,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优势和弱点及个人风格。学生不需要改变自己和教授性格中的基本因素,然而,学生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可能会妨碍或有助于同教授一起工作的因素。学生需要认识、了解自己的风格与教授的风格,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所思所想,而不是精致利己地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也不是一味顺从或听从教授的管理和建议。


多数时候,教授也是人,是不完美的,对一些研究问题未必总是胸有成竹。教授和学生所面临的研究问题并不是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课程作业,而是一个教授自己也不清楚答案或解决方式的问题。


若学生与教授隔着一道沟去交流,交流过程中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不能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当面临一个未解的研究问题时,一方面,学生无法从教授处获得对症之药,在研究领域无法取得进展;另一方面,教授也无法从学生身上获得新鲜的想法,改善自己的不足。


因此,学生要学会真诚做事,在学术方面,虚心请教、认真思考,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方面,努力和教授做朋友,让教授有机会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授才能够对症下药,从而使自己获得高效的帮助。更何况,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学术生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主动寻求帮助


在学习阶段,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是所有教授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思考并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学术研究不再是教授讲授内容,学生只要记住考点和要点即可,而是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教授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力。


笔者访问过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二年级博士生都需要修一门有关个人独立学习的课程,基本形式是自己阅读学术论文,每周找教授汇报一次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进展情况。这类个人独立学习的课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修学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教授角度来看,教授的工作事务较多,自由时间相对较少,他们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学生商谈选题、研究进度等相关事情;不过,有时也会无意地忘记安排时间,找学生了解研究进展。这个时候,学生若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教授的帮助,教授则不能及时地督促学生进行研究,从而导致学生在研究和学习上产生懈怠。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对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甚至毕业去向的选择,都离不开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教授沟通,汇报近期的研究内容和进度,交流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


主动解决问题


做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更好解决方案的过程,就算是资深学者也不能保证一次就能得出理想的结论。那么当研究遇到瓶颈时,该怎么办呢?若是就此放弃,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这个时候,学生需要具备追本溯源的精神,从问题中跳出来,回到问题的起点,把已经完成的每一步重新梳理一遍,弄明白当初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非这样处理不可吗?如果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是技术路线出现了错误,又或者是遗漏了某些细节,再或者是某些条件太过苛刻?简而言之,要一步步排查问题。如果并不是非这样处理不可,那么就尝试使用其他处理方式,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条路走不通,就尝试走另一条路。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要及时和教授沟通,教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手,去寻找支撑想法的资料和途径,帮助学生将空中楼阁的想法落地生花。


石玲同学在最初的研究阶段,无法取得预期结果时,开始心灰意冷,以为这项研究进行不下去了,也曾询问导师:“如果这个研究出不来像样的结论怎么办?”导师微笑着回答:“既然开始了,我们就只能认为它能。”她想想也是,如果导师做每篇文章遇到问题时都像自己这样觉得研究做不下去,那还怎么发得了那么多论文呢?所以,又恢复了些许信心,开始和导师不停地讨论如何改进模型,也开始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像起初那样按照导师给出的模型处理数据。当她真正地开始理解问题,知道问题的起源和初衷时,就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开始询问导师起初那样建立模型的理由是什么?这一次讨论的结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看到输出窗口的拟合效果时,我是真的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傻笑,高兴地把输出结果告诉导师,可以说,那是开始研究以来最开心的时刻吧!”石玲同学如此说道。如果没有导师的参与,石玲的这篇文章发表在好期刊上的概率会降低很多;而如果没有石玲的参与,这篇文章就不存在了。


遇到问题时,首要的一点是,给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然后再努力解决问题。做研究时遇到问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导师的丰富经验和在学术圈的资源,对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却不可以过分依赖导师,自己必须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不然就不是学生在做研究,而是学生在看导师做研究了,如果这样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主动推销自己


要主动与教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一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教授一定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或帮助,并予以提供。而另一些学生会主动寻找完成一项研究工作所需的信息和帮助,而不是等待教授来提供。



很多时候,也许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行性不高,这时如果教授能够及时指出来,那么会避免走弯路;或许自己只是有一点想法,对于如何实施并不明确,经过教授的指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在交流之后,基于原来的想法会产生新的想法。


况且,如果一个人只是埋头苦干,不足以让自己在这个人才众多、高度竞争的学术领域里被别人注意到,还需借助一些外力,即朋友或者该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人的帮助和提携,方有可能让学术圈中的同行关注自己的研究工作,这样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到潜在的合作者,也能够体现出自己所做研究工作的价值。关于通过他人的帮助“推销”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学会适销对路。在研究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研究、写论文,努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些基础工作固然重要,但最后的投稿环节也很重要。每部期刊在一段时间内能刊登的文章数量是有限的,想要在众多的投稿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审稿人的青睐,不仅需要自己的文章卖点好,还需要赢得审稿人的赞许。


因此,作为学术圈最底层的学生,要想发文章,就需要获得熟悉该期刊的“圈内人”的帮助和指导。“圈内人”是指那些经常在目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老手”,也指所研究领域的专家。导师就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圈内人”,因为导师有丰富的经验,深谙该期刊审稿人赏识的写作风格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文章,投其所好,吸引审稿人的眼球。


读到此处时,唐讴教授点评道:“适销对路是学术生活中的常态,但是过度宣传未必真好。对于一名学生而言,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为何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其为本。让自己的文章适销对路,只是对研究成果推广的辅助。不可本末倒置。”依笔者的理解,若一名学生在考虑为何要做研究之后,方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令他人接受自己的研究观点。


第二,抓住做报告的机会,获得他人点评带来的帮助。虽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但面对众多的酒,只有学会吆喝才能让别人注意到你,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或者是遇到一些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感兴趣的学者。言浩在读博士期间,每次轮到自己做研究工作汇报时,都会提前一天到会场,邀请几位同学作为听众,一手拿白板笔,一手拿论文,在白板上演练一遍汇报中涉及的板书,并解说一遍与板书相关的研究启示。


在笔者曾经访问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常规性的学术报告有两类:一类是受邀而来的其他高校的教授汇报其最新的研究工作;另一类是本系师生自己汇报最新的研究工作。本系师生汇报的研究工作,多数是进行过半,尚未完工,对论文的研究贡献和定位尚未完全确定下来,这时由学者在全系师生面前做一次学术汇报,资深教授会给出一些中肯、重要的建议。


第三,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一种表现形式为寻找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不是等着导师来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而是积极地采取行动;研究选题的负责人是自己,而不是教授;勇于承担研究工作推进的责任,并积极采取措施扭转研究受困或进展落后的局面。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导师的研究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数据和实验的支持,导师可能会把这些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虽然辛苦,但是越辛苦,对导师的研究理解得越深刻,同时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开辟自己的研究方向,达到彼此成就的效果。


走得最急的时光都是最美的时光。相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求学时代的时光弥足珍贵,学生要尽可能选择一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导师,主动管理与导师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负责管理研究,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寻求帮助,并在恰当的时机主动推销自己。掌握这些能力,或许就能够慢慢地享受这段美好的求学生涯。



本文摘编自李娟学术的阶梯:师生相处之道与学术研究入门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学术的阶梯:师生相处之道与学术研究入门

李娟 著

ISBN 978-7-03-055928-9

责任编辑:朱丽娜 高丽丽


学术的阶梯:师生相处之道与学术研究入门以诚朴的笔触勾勒出学者创造研究成果的漫长艰辛却又沉迷其中自得其乐的过程,从如何做一次研究到如何做一生的研究,从师生如何相处到师生如何合作,作者将抽象的学术研究过程比拟为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用贴近日常生活与常识的方式解读学者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六个板块:师生之道、学术之径、学术之果、学者之性、学术之涯和学术之维,共31篇文章,涉及的话题包括学生与教授如何合作、学生如何跨出研究之途的第一步、学者如何独立做研究、学者如何做好一生的研究、学者如何与外界保持健康的关系等。


本书适合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在读学生、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对相关问题感兴趣且善于思考的人士阅读。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13267.html

上一篇:科学出版社4月新书快递
下一篇:最新研究 | CaFeAsF材料在量子极限附近的输运行为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