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飞逝!转眼间,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做教师也已经8年了。8年时间,我自己从一枚青椒变成了中年油腻老油条。学校里的大事小情弯弯绕绕基本都摸清了。偶然也能给别人讲讲各种事情的来龙去脉,用郭君德刚的话说“新来的老师都跟我扫听学校里的事儿”。这两天又有几个意向入职西浦的老师联系我,正好也有学生问我当年为什么来西浦,在这里统一做一个更详细版的回答。
先说西交利物浦大学教职较好的方面,比如:
每一位老师都有单人的独立办公室,有空调,打印机,电脑、电话,无线网络,基本家具(不需要付费)
厕所配卫生纸,茶水间免费咖啡,所有的楼都有空调电梯
科技除、财务处、IT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态度绝对好(有时候专业水平可能有限)
收入三十万起: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科研自由:人人独立PI,想做什么方向自己定,研究生招生自由,导师自己决定
工作稳定:人人tenure,没有“非升即走”的tenure考核(英式体系不同于美式的"tenure体系"和中式的"混乱体系")
教学量:每个学期一门课 ,不多不少刚刚好(国际标准)
英语授课,国际教材(国际标准)
再说不足:
基本没有额外收入,发论文拿基金做系里的行政都没有额外的奖金。
入职不分房,没有一次性的住房补贴(不少公立学校通过大额的住房补贴把受雇人捆在本校,提前离职要做赔偿,但客观上,受雇者可能有百万级别的金额入账,相当于好几年的净收入。)
附属学校不太到位,离大学校区比较远,不方便(不少公立高校有高质量的附属学校,对教师而言是巨大的福利。)
教授也必须上课,科研资源有限,奖学金名额很少(这是非顶级科研院校的一般情况。)
没有编制,极限状态下(比如大病)的安全保障可能不足(当然,编制的代价也不小。与许多人不同,我个人一直认为编制是个“圈套”,不要也罢。)
不在传统科研体制的圈子内,在国内的科研交流有一定的限制,很难拿到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种称号和项目。
非传统高校,新生事务,需要面对一些不理解。
8年过去了,问我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否正确?
坦率的讲,我对这个问题毫无感觉。除了西交利物浦,当年主要考虑三个985高校,分别位于西北(母校)、华北(家附近)和华南(高速发展的沿海城市)。站在8年后回望,这四个选项其实都不错。无论选任何一个,结果大概率都会挺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已。半斤八两,没有区别。
不过,依我当年刚回国时的价值观和感觉来说,西浦是略优于其他几所985的。因为西浦所提供的都是一个教职“应该有的”,比如:独立办公室和科研自由;而其他高校所提供的不少是“可以没有”乃至“暗藏杀机”的,比如,一次性住房补贴(通常有服务年限或科研产出达标的要求)和很多高校的预聘长聘改革。(当然了,那个时候过于关注厕所里有没有厕纸,明显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
以上。
西浦系列博文
西浦16:2020年的留学形势
西浦15:本科教育:揠苗助长、功利主义和时代变了
西浦14:同一天收到两封哈佛录取信
西浦10:本科转专科政策的英国版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