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转帖】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专家:我们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已有 4232 次阅读 2009-10-31 00:11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诺贝尔奖揭晓、全球大学排名公布,接连敲打着各国竞逐世界一流大学的敏感神经。无论是已经荣登榜首的,还是正在向上攀登的,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着、思考着、实践着。诚如世界银行专家萨尔米所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无神奇公式,各国必须从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寻找力量。
    
    
前不久,世界银行出版了一份有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作者、世行高等教育专家贾米尔·萨尔米教授认为,各国对大学排行榜的关注表明,知识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的重要驱动力,大学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各国政府来说,确保顶尖大学在智力和科学发展前沿发挥作用,是越发紧迫之要务。
    
    
排行榜能否代表一流大学
    
    
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和困惑。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大家都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萨尔米教授认为,各种大学排名方法均有诸多限制性标准,目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制定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最为全面,主要根据各自从大学或公共领域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排列。前者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国际声望上,并结合主观因素,如同行评价和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而数据资料,如国际学生、教师数量、研究成果引用情况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者的排名方法则以客观指标为主,如教师、校友和职员的学术及研究表现,包括出版情况、论文引用次数和获得奖项等。
    
    
由于上述排名方法不同,排名结果有较大差异。《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8年排行榜前50名的院校中,美国共20所(占40%),英国共8所(占16%),澳大利亚共6所(占12%),日本和加拿大各3所(各占6%),西欧和其他亚洲国家各5所(各占10%)。而在上海交通大学排行榜的前50名院校中,美国高达36所(占72%),除英国和西欧各5所(各占10%)、日本和加拿大各2所(各占4%)外,大洋洲和其他亚洲大学无一进入。
    
    
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特征
    
    
根据国际经验,该报告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重要特征。其中,最关键的特征应包括:英才荟萃,有优质教师队伍和学生;资源丰富,具有引领先进研究的学术环境;管理高效,有战略远见、学术自由、鼓励创新并且能够灵活自主地决策、组织资源,而不受官僚体制的限制;拥有通向上述目标的清晰路径。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应能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的高质量毕业生,能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引领尖端研究,能通过专利和许可为技术创新作出贡献,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对知识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在研究和教学领域具有国际声望,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带头人,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院系,拥有自己的研究力量,并有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声望,不仅被世界一流大学同行认可,也被世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认可。
    
    
世界一流大学能够产生创新思想并能广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能够被同行认可或获奖,如获得诺贝尔奖;能够吸引优秀学生并培养出最杰出的毕业生,能够吸引大量的研究生从事教学和研究,包括大量的外国留学生;能够在全球市场中运作,从事许多国际化活动,如搭建研究网络、师生国际交流互换、国际访问等;拥有非常雄厚的财务基础,能够获得大量的捐赠资金和收入,拥有广泛的收入渠道,能够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教育环境;具备战略眼光和执行计划的一流管理队伍,能够培养出有地位和影响力的毕业生,如总理或总统等政治领导人;拥有辉煌的成就和悠久的历史,能够对社会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巨大贡献,不断地以世界顶级的大学和院系为参照,有信心建立自己的发展议程。
    
    
创建一流大学应注意什么
    
    
萨尔米教授在报告中说:“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无普世办法或神奇公式。各国国情和制度不同,因此必须从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中寻找力量与资源。”
    
    
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应考虑两个互补的因素:一是外因,即政府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的角色定位以及提高大学水平可利用的资源;二是内因,即大学有无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向世界一流大学转变的可行路径。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在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有三种基本战略:一是升级现有的大学,二是合并现有的大学,三是创建新的大学。将这三种战略从人才吸引、成本投入、治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应变管理5个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各有利弊。三种战略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兼容。因此,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战略。仅对先进研究设施和研究能力进行高成本投入,而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直接主动的公共支持,是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应避免因过分夸大其重要性而导致资源配置模式的扭曲。在全球知识经济大潮中,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追求把经济蛋糕做大,但是如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投入过多,就会超出国家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单独进行,因为它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国家的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二是国家教育体制中正在进行的其他改革;三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
    
    
并非所有国家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对于一些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来说,基本的高等教育就能满足其需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特殊政策支持以及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而许多国家是无力负担的。因此,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尤其是经济发展阶段来配置资源,合理有序地推进高教体制改革。
    
    
(江洋/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2009-10-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266325.html

上一篇:近期生物医学领域的高产学者——裴刚院士
下一篇:钱学森的导师:“超声速时代之父”西奥多·冯·卡门
收藏 IP: .*| 热度|

1 陈明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